《庄子》“贵真”论及其文学意蕴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庄子》中的“真”含义丰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真”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庄子》文本中的66处“真”,梳理出庄子之“真”的三重含义:纯真无伪的“道”之精华、存在的本相、德行修养的最高境界,并兼及“真性”“真宰”“真君”“真人”“真知”等概念,较完整地呈现了庄子“真”论的面貌。在充分说明“真”之意蕴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庄子“贵真”思想的丰富内涵:庄子的“真”不但是人的德行修养理论,也是一种美学精神的取向,一种文艺创作的追求。哲学上对“真”的讨论,确立了美学上“真”的审美典范;美学上的“真”的审美倾向又促使文艺创作以“真”为目的。哲学、美学、文艺创作在“贵真”层面取得了统一。庄子对政治有所疏离,他提出“贵真”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并发展的了老子“真”的思想;二是针对儒家仁义观念和礼乐文化的批评;三是受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影响,促使庄子更多地关注到个体的生命价值,思考如何在乱世中安顿人的精神生活与情感需要。庄子的“贵真”论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庄子“贵真”论的文学意蕴十分丰富。在表现手法上,庄子的寓言、重言都采用“藉外论之”的形式,通过典型人物及事件,充分发挥庄子深于取象、长于造境的功力,运用多重对比展现了得“真”与求“真”的过程。在形象塑造上,庄子大量运用夸张、虚构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真人的形象,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庄子对具体人物的描绘,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观察入微,描摹准确,极富现实性。庄子通过对人物“性情不离”的形象刻画,体现悟道求真的主题,寄托了“法天贵真”的理想追求,表达对解放天性的渴望、对虚伪浮名的不齿。在表达内容上,庄子贵真重情,或直接抒情,或间接借喻,都表现出鲜明的褒贬立场,将情感刻画得细致入微,饱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庄子推崇素朴无为的审美观念,不但描绘了许多天然清新的真美意境,还以“畸人”忘形去智的纯任自然,凸显“不拘于俗”的贵真旨趣。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大一统的政权分崩离析,国家战争频发,儒学思想式微,重娱乐、重艺术的士林新风尚等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更愿意用新的方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由此,游艺活动逐渐兴盛,成为魏晋士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游艺活动进入到文学题材的创作中,推动了涉及游艺活动的相关文学书写的发展与兴盛。本文以魏晋时期涉及游艺活动的诗歌、辞
学位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南宋理宗时期著名宰相,同时也是诗人、词人,在诗、词、文等方面多有建树,与当时刘震孙、魏了翁、翁元龙等人有交往,受到他们的称赞与较高评价。目前学术界对吴潜的研究着重偏向家族、词作研究,对诗歌研究很少涉及。吴潜的诗以《全宋诗》收录较为完整,有264首诗,汤华泉在《永乐大典》中辑出7首。此论文以吴潜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与文本细读法,结合吴潜的政治生活,对
学位
中国宪治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无数先进人士的前仆后继,张友渔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张友渔先生见证了我国从动荡不安的“旧中国”1到和平稳定的“新中国”的伟大跨越。他一生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的法治道路,深度分析中国国情,研习中国宪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张友渔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推动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张友渔在“旧中国”时期主要受到康梁为主的维新派思想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
学位
郭璞是两晋之交知名的文学家,在诗歌和辞赋领域都有闻名后世的篇章,他的散文也很有价值。本文对郭璞散文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郭璞散文研究领域成果的综述;第二部分致力于探究郭璞奏疏文及哀策文的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第三部分探讨郭璞序文的学术观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人格;第四部分针对郭璞图赞文的思想、价值等进行研究;第五部分从郭璞散文的整体出发,论述郭璞散文的整体思想和艺术特色;第六部分
学位
环渤海区域辽阔,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千差万别,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在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的同时,可能也会因大气、水、土壤等污染而导致生态宜居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除社会经济发展薄弱、居民生活条件较低外,甚至还伴随着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导致环渤海地区城市生态宜居与宜业建设矛盾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环渤海地区生态宜居与宜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环渤海
学位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针对化工专业大一新生的《基础化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明晰“课程思政”内涵及开展的意义和优势的前提下,查找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探索在《基础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构建新的《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质培优的目标。
期刊
近年来,学界对于留学语境中学术社会化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现有文献认为留学生学术社会化过程涉及多重语境和个体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呈现非线性、多层次的变化。留学生怎样构建个人社会网络,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应对挑战,以及个体网络构建与学术社会化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从个体网络角度探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来华博士留学生如何建构个体网络以助力其学术适应过程。本研究在
学位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司法不能受权力干扰,不能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防范这些干扰要有制度保障。”2015年,中办、国办、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各单位相继制定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三个规定”),
期刊
本文试图以气候与文学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唐代苦热诗的内涵与特点。论文中的气候,特指天气“热”的自然条件,具有时空的两层含义,从时间层面观之,“热”是从春夏之交至三伏时节的典型气候特征,尤以夏季为盛。然而夏季诗在四季诗歌中的地位远远不及春秋诗,古代文论家更是少有提及,因而研究苦热诗亦是研究夏季诗的重要视角,可为夏季诗研究作有益补充。以空间层面观之,“热”作为一种气候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纬度是最
学位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核心素养在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受推崇,关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作为其首要因素的生命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具有指导意义,也具有重大的育人价值。笔者利用其为期八个月的教育实践时间,深入高中课堂去研究生命观念的渗透情况,并设计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两节课程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当前所流行的一些教育研究方法,例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