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多糖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木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理价值的天然植物,辣木叶作为辣木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辣木多糖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糖尿病等活性。本试验从辣木叶中分离提纯得到辣木多糖,选取40只4周龄的SPF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四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处理一组(M20组)每天灌胃20mg/kg辣木多糖;处理二组(M40组)每天灌胃40mg/kg辣木多糖;处理三组(M60组)每天灌胃60mg/kg辣木多糖。预实验7天,正式试验期28天。为探究辣木多糖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对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肠道绒毛切片和微生物组测序对小鼠肠道形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辣木多糖处理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辣木多糖可使小鼠脾脏指数增加,血液储备和免疫调节能力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也可以使三个处理组胸腺指数极显著提高,意味着多糖在一定阈值上可能直接刺激免疫器官。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M40组和M6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低于M20组(P<0.05);三个处理组的血糖(GLU)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60组血清中的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灌胃辣木多糖对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蛋白(TP)、肌酐(CR)、甘油三酯(TG)、尿素(UREA)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三个灌胃辣木多糖处理组小鼠血糖(GLU)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胆固醇也显著降低,相关文献也表明辣木多糖确实有降血糖降胆固醇等药理效应。3.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M6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20组(P<0.05);M4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60组(P<0.05);M6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M20组(P<0.05),M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6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处理组之间血清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降低脂质氧化的程度。4.在免疫指标方面,辣木多糖可降低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其中M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AIg A)呈下降趋势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M60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调控炎性因子的分泌,增强免疫调节功能。5.在肠道形态变化方面,灌喂辣木多糖提高了小鼠的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经辣木多糖灌胃处理后,M20组和M40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40组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20组回肠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回肠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空肠V/C值极显著提高(P<0.01),辣木多糖通过增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调节肠道形态结构,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进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6.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对添加辣木多糖的反应不同,且优势菌属的丰度大部分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辣木多糖降低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且随着辣木多糖剂量的增加不断降低。灌胃辣木多糖使抗肥胖、产短链脂肪酸和乳酸的有益细菌丰度显著提高,且降低致病菌丰度。通过Lefse分析也发现处理组益生菌显著提高,Weigted Unifrac在群落结构上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并且发现Barnesiella intestinihominis具有显著差异。辣木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表现出益生元的作用。综上所述,辣木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可通过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和其他有益菌数量来调节小鼠肠道的微生物组成,因此可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其他文献
卵巢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其排卵数决定产仔数,影响着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卵泡是卵巢的基本功能单位,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排出次级卵母细胞。随着卵泡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的直径、染色质构型和成熟状态均发生显著变化。在无腔卵泡内,初级卵母细胞停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随着卵泡从0.5 mm发育至8~10 mm的成熟过程,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从100μm增加到120μm,同时卵母细胞的染色质凝集,发生巨大变化,完成第一次
学位
APOD在胚胎和成体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维护机体脂质稳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APOD是鸟类类胡萝卜素着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APOD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了解APOD基因结构、功能,PCR测序筛选鸡APOD基因5’端侧翼区Indel和SNPs,分析多态性对鸡经济性状的影响,观察APOD基因在鸡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体外实验研究APOD的功能,阐明APOD基因5’端侧翼区的多态性对鸡
学位
肉鸡腹脂率性状的遗传改良一直是肉鸡性状选育的难点,由于腹脂沉积性状在活体难以精确观测,故应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奏效。本研究选取前期筛选的影响慢速型黄羽肉鸡腹脂沉积的关键基因,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的变异对慢速型黄羽肉鸡腹脂率性状的影响,进而鉴定与慢速型黄羽肉鸡腹脂率性状关联的SNPs,为慢速型黄羽肉鸡腹脂率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选择了11个与慢速型黄羽肉鸡腹脂率相关的候选基因。选取
学位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是体外胚胎生产以及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当下生产领域和科学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仍需完善,影响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外界因素尤其是氧化损伤的问题还需解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具有很强的抗氧化特性,但它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的作用效果上仍然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猪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
学位
采食是动物获取营养以供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生长发育的根本,但过多的能量摄入会造成动物超重或肥胖,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在畜牧生产中,畜禽体脂发生过度沉积时,不仅浪费有限的饲料资源,增加养殖成本,而且会降低肉品质。核苷酸在动物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日粮混合核苷酸可促进泌乳母猪的采食量,而单一核苷酸对动物采食量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腺苷一磷酸(adeno
学位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集约化和高密度的饲养方式提高了畜禽患病的风险。传统养殖模式下,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长久以往导致畜禽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进而引起人类疾病。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等益生菌具有无耐药性、安全无毒副作用、绿色环保等优点,在畜牧业生产中可以用来替代抗生素,其不但能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还可以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讨了动物双歧杆菌、干
学位
哺乳动物卵巢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最后效应器官,也是卵泡生长发育、排卵以及激素分泌的主要场所。颗粒细胞作为卵巢卵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活与凋亡对卵泡的生长和闭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oxO1(Forkhead box O1)是Fox O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卵巢中调节颗粒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及凋亡。H3K27me3(组蛋白H3的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主要通过改变基因启动子的染色质状态,进
学位
雷州山羊是广东省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其具有肉质佳,膻味小,本地适应性强的特点,深受广东地区人们喜爱。但因长期缺乏科学的选育,目前羊只个体形较小,生长速度慢,繁殖力低,影响经济效益。川中黑山羊与努比亚黑山羊是目前国内知名的肉用山羊高繁品种,其体形大,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高,泌乳能力强,但广东本地适应性差,刚好与雷州山羊形成优势互补。因此本研究拟以这三个肉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杂交方式组合后代生产性能
学位
好氧堆肥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堆肥过程往往会产生大量氨等有害气体影响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不同孔隙度的膜,探讨了不同堆肥膜覆盖下对堆肥NH3减排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生产中有效降低堆肥过程氨气排放提供参考。试验以蛋鸡粪作为堆肥原料,蘑菇渣和木糠为调理剂。试验设置不盖膜的空白组和覆盖无孔聚四氟乙烯组、覆盖1#膨体聚四氟乙烯组(透湿量为8.06×10~3g/(m~2·24h),透气率为9.
学位
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籽实和饲料中污染最广泛的霉菌毒素。DON会引起肠道氧化应激,抑制肠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导致肠上皮结构崩塌和功能紊乱,从而降低动物生长性能,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L-肌肽(L-carnosine,LC)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凋亡作用。然而,LC能否缓解DON诱导肠道干细胞损伤尚不得知。本研究为此设计以下试验:选取40只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