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EV是引起我国成年人急性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在多数地区的急性散发性肝炎病因中已占首位,尤其在老年人中占有更高的比例。我国亦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大量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因此,HBV与HEV的重叠感染在我国较多见;近些年,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多为散发病例,仅个别国家的某些地区有过小型流行;有学者提出了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合并HEV感染可加重病情,也有提出两种病毒可相互作用,但该类观点尚无定论;乙戊重叠感染的高发生率和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对吉林省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现状;对HEV感染所致影响等进行研究,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近6年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的现状及对患者的影响;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患者发生HEV感染后的发病情况。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抗-HEV IgM阳性的188例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的单纯HEV感染组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行抗-HEV IgM与抗-HEV IgG的血清学研究,分析HEV合并感染对乙肝肝硬化人群的影响。并对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中165例单纯HEV感染者、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者与24例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患者(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的6例与本次实验检测的18例)的临床特征及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188例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均为四季散发病例,无家庭聚集现象。临床类型表现为急性黄疸型152例(80.85%)、急性无黄疸型24例(12.77%)、重型肝炎12例(6.38%)。年龄<60岁患者(非高龄组)共137例,其中重型肝炎5例(3.65%),无死亡病例。年龄≥60岁(高龄组)患者51例,其中重型肝炎7例(13.73%),死亡3例。高龄组黄疸、腹水及重症肝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 <0.05);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7例重型肝炎中6例发现抗-HBs与抗-HBc均为阳性。在188例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165例单纯HEV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比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明显较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HEV感染组,ALT、CHE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EV感染组(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PTA水平低于单纯HEV感染组,其谷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T-BIL、D-BIL水平比单纯HEV感染较高,差别具有边缘显著性(0.05<P <0.10)。两组间的年龄、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Total protein,TP)、 ALB、球蛋白(Globulin,GLB)、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水平无明显差别。在336例行HEV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抗-HEV IgM(+)的患者共18例(5.36%);其中,肝性脑病1例(5.56%),上消化道出血3例(16.67%),肝衰竭有4例(22.22%),死亡2例(11.11%);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的患者共318例,肝性脑病5例(1.57%),其中I期有2例,II期、III期、IV期各有1例;肝衰竭1例(0.31%),无死亡。ALT、ALP、T-BIL、D-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乙肝肝硬化抗-HEV IgG(+)组的GLB水平明显高于抗-HEV IgG(-)组,A/G水平明显低于抗-HEVIgG(-)组(P<0.05)。对比165例单纯HEV感染者与37乙戊重叠感染者(19例来自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例来自本次检测抗-HEV IgM(+)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单纯HEV感染组的年龄比乙戊重叠感染组明显较高,PT水平明显低于乙戊重叠感染组,PTA、ALT、ALP、GGT、ALB、CHE水平明显高于乙戊重叠感染组。165例单纯HEV感染者与24例乙肝肝硬化抗HEV-IgM(+)患者(6例来自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18例来自本次HEV的血清学检测患者)比较发现,单纯HEV感染组患者的ALB、CHE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的PT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EV感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的PT水平高于单纯HEV感染组,差别具有边缘显著性(P=0.059)。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者的AST水平明显高于24例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者(P<0.05)。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黄疸型比例高,高龄组重症肝炎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其中针对抗-HBs伴随有其他抗体阳性患者,要注意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应使用高敏感性检测方法进一步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定量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充足的依据。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一般人发生HEV感染年龄更早,且合并HEV感染后,其肝功能损伤明显重于单纯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率较高,且发生HEV感染后肝功能明显恶化。(3)乙戊重叠感染比单纯HEV感染组的病情明显重,预后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尤其注意预防HEV的合并感染,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应考虑到合并HEV感染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WTO已满十年,在十余年时间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而中国企业在面对改变了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制观念已深入每个企业的日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的持续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平均每四天就发生一起溢油事故。这些事故不仅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本文建立三维流动 -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 ,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 -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
当前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加入WTO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好机遇,同时中国必须修改外商投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我国的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产业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失衡彼此强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置于社
会议
采用较宽幅度尿素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培养时间对潮土、灰钙土和黄棕壤中尿素水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尿素水解速率深受土壤类型、尿素浓度、温度和培养时间的影响。
为建立生物波调控因子生物作用检测方法,采用分析微生物学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建立实验模型,对细菌波动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生物液调控因子,进行了生物作用试验观察。结果确定了群体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等脊柱慢性筋骨病损时有着突出的临床优势,但基础研究匮乏使手法治疗的安全性及其理论假说受到一定质疑。计算机有限元分析(FEA)技术能够通过图形
一、班主任人格理论概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即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班主任人格即为了适应班级管理
近年来,日益凸显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使得人们开始致力于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因其储量巨大来源广泛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