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全国贫困问题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针对农村的贫困问题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从地区角度进行分析,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农村贫困问题的共同点,部分省份的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贫困问题愈来愈重;第二,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受到影响,贫困程度加深;第三,从农村的公共服务来看,许多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跟不上时代步伐,在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上无法实现全面覆盖,许多的农村居民没有很好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并且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投入较低,教育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村教育成效不够明显,文盲、半文盲的程度较大,农民就业机会减少,贫困程度加深;第四,从农村公共环境来看,很多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且没有好的维护措施,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多有发生,仍然是农村贫困问题的弱点。上述问题均是农村贫困的重点原因,至今仍有很多问题还得不到解决。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手,以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的现状以及减贫机理,并分别构建了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发展指数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公共产品发展指数和公共环境发展指数分别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同时,为测算农村减贫程度,构建了农村减贫程度指标体系,并对农村减贫程度进行了测算;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对农村减贫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对农村减贫程度呈正向影响,公共产品影响显著且影响系数更大。农业产值和水土流失面积两变量对农村减贫程度有显著影响,农业产值对农村减贫程度呈现正向影响,而水土流失面积对农村减贫程度呈现负向影响;各地区的农村自发减贫程度差距明显,其中,黑龙江省的自发减贫程度最高,其次是内蒙,广东与浙江两省的农村自发减贫程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