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期利率非线性动态特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一直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金融市场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短期利率对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短期利率动态变化的准确估计,不但可以为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降低投资风险,还可以为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鉴于短期利率的重要性,对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金融计量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利率动态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传统的利率动态模型不断地得到扩展。国内学者对我国短期利率的研究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许多文献都采取了不同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来捕获利率动态的非线性特.征。例如,刘金全和郑挺国(2006)在CKLS模型中引入马尔科夫(Markov)机制转移;吴吉林和陶旺升(2009)对Smith(2002)机制转换随机波动模型进行了拓展,引入非线性漂移项,并同时考虑了随机波动函数中常数项、滞后一阶项及方差的机制转换;潘婉彬、陶利斌和缪柏其(2008)在CKLS模型的漂移项中考虑门限作用,对利率动态模型中漂移项的非线性进行建模。但究竟哪个非线性模型更能刻画中国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使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STAR)和同时期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CSTAR)三种主要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对我国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SHIBOR隔夜拆借利率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样本内拟合效果和样本外预测能力两个方面比较了各个模型的优劣。本文实证结果发现考虑机制转换的利率模型比线性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我国短期利率的动态特征,机制转换模型能够比较好地捕获短期利率动态变化的结构变化和非线性特征,并有更准确的样本外预测。从样本内拟合效果来看,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略优于CSTAR模型,CSTAR模型优于LSTAR模型。从样本外预测来看,当预测天数为1-2天时,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的样本外预测能力高于CSTAR模型和LSTAR模型:当预测天数增加到3-6天时,CSTAR模型和LSTAR模型比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样本外预测准确性更高;CSTAR模型在1-6天的样本外预测能力都优于LSTAR模型。
其他文献
针对矿井环境下人员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射频位置修正技术的新型矿井组合导航系统。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与矿井射频定位进行互补融合,将射频标签存储的实际位置和SINS解算位置的差值作为量测量,利用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并补偿SINS存在的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偏。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度相近的情况下,该系统在30 min内的综合定位精度比SINS提高近4倍。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员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规划流程、组织机构、内外部影响因素、规划文本组成、规划时长等要素的认识。总结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战略
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原发性肝癌患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变枯燥乏味的讲解板演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重大课题.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先提出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ehlet,是损伤控制理念的深化,是将麻醉和外科等最新研究融合的新概念,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采用优化的措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
摘要:随着高考招生人数的不断下降,独立学院目前正处于发展与竞争的关键时期,为了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生存的根本,而科学地评价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发展的保障。从我院目前对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入手,分析现行考核制度不足之处,并结合学院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考核;分析    随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增加,择优聘用成为独
维生素B1生产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水量冲击大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为了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提出了动态混合曝气-微电解工艺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
点对点(P2P)流媒体系统面临污染及篡改攻击、版权保护等安全问题,但P2P流媒体视频本身的特点使信息摘要、数字签名等常见的安全技术并不适用。为此,提出一种既符合P2P流媒体视
<正>实验证明,糖会让人上瘾,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专家提醒,糖的危害与烟酒相当,每天摄入不要超过一听可乐的含糖量。糖是多数现代慢性病的"主犯",糖对人类
要有效防止啤酒风味缺陷,仅仅局限在酒液上的品评是不够的,还要从原材料、包装物及一些生产材料抓起。以往只依赖于外观、理化和新鲜度检验的方法并不能全面了解啤酒的风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