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碳氮足迹与经济效益的评估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的种植方式被广泛提倡,但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尚无统一定论。近些年研究者多从单一栽培措施的角度研究再生稻的生理形态和产量的变化,但并没集成一个最优模式来综合分析其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湖北省花桥镇蓝杰村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两个常规栽培模式:CK1(冬闲+人工插秧+平衡施肥+常规灌溉+20 cm留茬+头季秸秆不还田)、CK2(冬闲+机插秧+平衡施肥+常规灌溉+20 cm留茬+头季秸秆还田),三个优化栽培模式:OM1(冬闲+机插秧+一次性缓释肥施用+干湿交替+20 cm留茬+头季秸秆还田)、OM2(绿肥+机插秧+平衡施肥+干湿交替+40 cm留茬+头季秸秆还田)、OM3(绿肥+机插秧+平衡施肥加基肥深施+干湿交替+40 cm留茬+头季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共5个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再生稻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碳氮足迹。结果如下:(1)栽培模式显著影响甲烷(CH4)排放。CH4排放表现出稻季高于冬季、头季高于再生季。CH4排放出现在头季分蘖盛期、抽穗中期与再生季抽穗期。头季OM3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相比于OM2、OM1、CK2、CK1分别减少了21.3%、42.4%、44.8%、52.6%;其周年OM3累积排放量也最低,相比于OM2、OM1、CK2、CK1分别减少了13.0%、26.3%、38.3%、43.5%。氧化亚氮(N2O)排放表现为每次施肥后出现排放峰值。在头季与再生季各模式间N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但冬季OM2和OM3的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OM1、CK2,分别提高了39.7%~52.9%和65.0%~78.9%。(2)栽培模式显著影响碳足迹。各模式周年碳排放为9246~11329 kg hm-2。从总碳排放构成来看,各模式CH4排放占比最高,为总排放的56.7%~76.1%;其次为农资投入(间接排放),为总排放的14.3~26.1%,其中肥料是间接排放的最大贡献者,约为间接排放的52.4%~60.2%。N2O排放最低,占总排放的7.5%~15.2%。CK1、CK2、OM1、OM2和OM3的碳足迹均值分别0.95、0.89、0.75、0.64和0.57 kg CO2-eq kg-1year-1,其中OM3与OM2碳足迹显著低于其它模式。(3)栽培模式显著影响氮足迹。各模式的活性氮损失在36398.1~43784.7 g N-eq hm-2之间。氨气(NH3)挥发是主要活性氮损失来源,占据82%左右。CK1、CK2、OM1、OM2和OM3的周年NH3挥发总量分别为29.94、30.87、31.22、33.85和35.49kg hm-2,其中OM3的NH3挥发量显著高于OM1、CK2和CK1。CK1、CK2、OM1、OM2和OM3的氮足迹为2.82~3.12 g N-eq kg-1 yr-1,其中OM1氮足迹最小,而CK1氮足迹最大。(4)栽培模式显著影响头季稻与再生稻的产量。各模式头季、再生季以及全生育期的产量随优化措施增多而增大。对于头季,OM1、OM2和OM3产量显著高于CK1和CK2,增产幅度为7.66%~15.2%。对于再生季,OM2和OM3产量显著高于CK1、CK2和OM1,增产幅度为28.1%~44.2%。对于全生育期,OM2和OM3产量显著高于CK1、CK2和OM1,增产幅度为12.5%~25.9%。(5)栽培模式显著影响经济效益与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NEEB)。OM3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21046 CNY hm-2),是OM2、OM1、CK2、CK1的1.05、1.27、1.28、1.36倍。OM3与OM2的NEEB显著大于OM1、CK2和CK1,其中OM3最高(20768CNY hm-2),是OM2、OM1、CK2、CK1的1.05、1.28、1.26、1.38倍。综上所诉,OM3相比其他模式降低了CH4排放和碳足迹,提高了再生稻的产量和NEEB,并维持较低的氮足迹,因此是一种低排丰产高经济效益的再生稻栽培模式,有望大范围推行。
其他文献
黄华占是我国南方稻区大规模种植的常规稻品种之一。该品种先后通过了多个省份的审定,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适宜直播栽培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黄华占的生产仍然面临着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褐飞虱等水稻病虫害的威胁。针对以上问题,相比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利用水稻基因资源库中的病虫害抗性基因,培育多抗水稻品种,不仅可以降低水稻生产中因病虫害防治而产生的成本,而且有益于环境保护,符
学位
随着我国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转移,干旱胁迫成为阻碍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因此,解析棉花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挖掘抗逆基因资源,对于我国棉花产量的稳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大量抗逆相关遗传位点及基因被挖掘并应用于转基因抗逆棉花材料的创制。然而,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因此,国务院制定并颁
学位
土地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载体。农村土地问题是农村改革的首要重点,而宅基地问题又是农村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上涨,在更加健全的医疗、教育等因素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宅基地闲置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加快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相符合。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概念,
学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日益增进,社会风险也进一步增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危险无法被事先预判,也无法被法律准确的一一涵盖,而法律具有稳定性,无法根据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随时更新,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时适当保留一些概括性罪名,在新的犯罪行为出现时,及时为公民提供法律保障。刑法第114、115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就是采用了这种立法手段,是概括性罪名之一。从我国裁判文书网的检索结果来看,本罪
学位
杂草伴随油菜整个生产过程,严重影响了油菜产量和品质。除草剂长期过量使用,导致抗除草剂杂草出现,人工除草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因此很有必要开发新的杂草控制系统。亚磷酸盐(Phi)无法被植物直接利用,且抑制植物生长。罗尔斯通菌属(Raltsonia.sp.strain 4506)中ptx D(phosphite dehydrogenase)蛋白139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Y139Q)后能够提高其催化P
学位
经济和科技的大发展,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让虚拟经济逐渐崭露头角。在众多市场交易模式中,网络购物俨然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一种交易方式,其发展让居民的购物方式呈现多样化,同时也给予了线下实体经济一拳重击。尽管网络购物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购买商品,满足了他们多元的消费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由于买卖双方在网络交易中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对商品信息熟悉程度有差异
学位
专利新颖性作为专利制度的三大条件之一,自专利制度产生之初就相伴而生。1474年,威尼斯在其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一个技术发明人在一座城市产生出属于当地城市前所未有的新颖创作的技术1。”其中“前所未有的”、“新颖创作的技术”是对新颖性最初的表达,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对于“新颖性”,当前专利申请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概念规范不尽相同、抵触申请未实际解决、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等需要解决的诸多
学位
居住权制度在经历数次立法争议被删除后重新以专章形式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作为用益物权的居住权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优化用益物权制度,指导长期存在的居住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仅仅通过六个条文构建居住权制度的框架体系难免过于粗放简略,存在不少规范空白,即使是已经存在的居住权规范,也存在立法表
学位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中国占世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常规种植模式为年收获三季原麻,但收麻环节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头麻产量占全年产量的50%且品质最优,嫩茎叶具较高饲用价值,苎麻主产区与南方畜牧养殖区域基本吻合,探讨头麻收获纤维和后茬收获嫩茎叶为饲料的纤饲两收种植新模式,对缓解苎麻产业困境和南方地区饲料紧缺具有重要意义。苎麻地上部的氮和钙是含量最高的两种矿质营养元素,氮和钙显著影响苎
学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具有杂食性、暴食性特征的迁飞性害虫,严重威胁我国玉米安全生产。当前草地贪夜蛾防控主要以施用化学杀虫剂为主,但国内外有研究报道草地贪夜蛾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且抗药性水平呈上升趋势。茚虫威(Indoxacarb)是一种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噁二嗪类杀虫剂,在鳞翅目昆虫体内易活化,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理想药剂。自20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