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发病机制,研究血浆可溶型不规则趋化因子(sFKN)与KD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川崎病的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3月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确诊为KD的患儿共34例,每例均根据其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11天内)和亚急性期(发病11天~21天)两组;每例患儿根据其急性期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两组;正常对照组20例,选自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sFKN浓度。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判断KD组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并以冠状动脉内径值(D)为标准。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1.定量检测表明,KD组患儿血浆sFKN水平高于对照组(t=8.26,P<0.05);KD急性期组患儿血浆sFKN水平高于亚急性期组(t=2.51,P<0.05);CAL组患儿血浆sFKN水平高于NCAL组(t=12.59,P<0.05)。2.相关分析显示,KD患儿血浆sFKN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5;r=0.74,P<0.05),与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内径扩张值(D)呈正相关关系(r=0.66,P<0.05)。结论:KD患儿血浆中的sFKN有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并在促进冠状动脉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