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波转子发动机非定常燃烧特性数值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是一种集波转子技术、高效低排放燃烧技术和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为一体的新概念发动机,它具有压力波增压效率高、非定常燃烧(如脉冲爆震燃烧、等容燃烧等)热循环效率高、分层燃烧低排放和自身冷却等优势。本文建立内燃波转子热力学循环分析模型,对内燃波转子进行性能分析,并建立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内燃波转子内的流动和燃烧特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将内燃波转子应用于某涡轴发动机之后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应用内燃波转子之后,发动机输出轴功和总效率最大提高了35.7%,燃油消耗率降低了23.6%,熵增最大降低了7.6%。综合考虑发动机总体性能和转子通道内残余燃气量两方面因素,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最适合在转子通道出口马赫数为0.6的时候工作。在马赫数为0.6时,涡轴发动机总效率和输出轴功率提高了19.88%,燃油消耗率降低了16.58%,熵增降低了6.52%。(2)通过数值模拟内燃波转子内的流动特性,得出在进出口压差为87386.16Pa时内燃波转子预压缩使压气机来流增压约26.33%,温度增加了8.16%,通道内形成了较理想的燃料分布,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总体效率、可靠点火和组织燃烧;内燃波转子排气端口的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在波转子内,进气端口与转子通道接触的地方湍流耗散率较强。通过改变波转子进排气端口间压差发现,在较低的压差下,预压缩作用逐渐减弱,混气形成状况变差,在排气端口处补充燃料后,转子内的混气形成得到改善,但改变了通道内的压力温度分布。减小转速情况下,混气形成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进入通道内的燃料量增加,但预压缩作用减弱,尤其是当转子转速降低到2000rpm时,波转子预压缩的增压比大幅度下降。(3)分别研究了氢气和丙烷作燃料时内燃波转子内的燃烧特性,研究表明,如果以氢气作燃料,波转子内迅速形成爆震燃烧,爆震波传播速度达到2000m/s以上,峰值压力达到1.8MPa;以丙烷作燃料,成功实现了等容燃烧,火焰传播速度仅为100m/s左右,没有形成爆震燃烧,但燃烧完成后,波转子内的压力比进气压力提高了300%以上,实现了增压燃烧;在进出口压差降低至0.06MPa时,通过降低转子转速,同样实现了等容燃烧,但当进出口压差降低至0.04MPa时,没有实现稳定的燃烧过程;在离心力为400g~1600g的范围内,随着离心力的增强,火焰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并且火焰峰面的形状发生改变,在通道的内弧面附近燃烧速率较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结构拓扑优化兴起于20世纪初,作为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它是优化技术中最具希望和吸引力的课题。而基于无网格法的拓扑优化只需利用点将问题域离散,没有单元束缚,计算精度高,但仍存在计算不稳定、效率低等不足。本文的自适应加密技术正是为提高计算效率而做的研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无网格伽辽金法的基本理论,以经典的铁木辛柯梁为对象,将伽辽金法与有限元法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不同的几种权函数对形函数的影响,并研究了背景
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为了提高推重比,使得航空发动机叶片边缘很薄,而航空发动机在外场使用时又受到大量外来硬质物体(石块、沙粒、螺栓或铆钉)的威胁,因此,航空发动机叶片遭受外物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是近年来石油钻井领域发展的新型技术,因为其使用寿命长,钻速快,作业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石油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钢质粒子(以下简称“粒子”)的分
目前,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导致对烧结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高炉原料供用设备之一的烧结机,其作用也越显重要。烧结机台车主要负责在轨道上进行装料、点火、烧结
作为军用涡扇发动机重要组成部分的加力燃烧室为飞行器提供了短期的最大推力,以满足起飞、瞬间加速等特殊飞行状况之需。提高加力燃烧室性能的关键就是要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均匀
一、研究目的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是一种简单的磷脂,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动植物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的基本成分,是生命的基础物质。PA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
在气固两相湍流中,连续相与离散相之间的相间相互作用一直就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在大涡模拟的框架下,亚格子尺度湍流对颗粒作用的研究更是当下离散两相流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