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关键影响因素的探讨——基于湖北省某监区21例男性青少年犯的个案访谈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探索性的定性研究,通过对某监区21例男性青少年犯的个案访谈,借鉴社会控制理论来探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本土研究补充一些素材,也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研究分析发现,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了共振作用,并且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家庭对青少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健全家庭模式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减少了青少年犯对家庭的依恋度;因此,青少年逐渐把“依恋”转向同辈群体。在结交不良同辈群体后,他们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奉献”减少,进而导致青少年脱离学校,过早的进入了成年期,更多地“参与”不良同辈群体的活动;除此之外,由于“信仰”错误的价值观念、在法律认知上的“无知”,在缺乏家庭和社会有效控制下,他们最终做出了犯罪行为。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还从个案自身的角度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用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解释了在众多受到以上相同因素影响的青少年中只有少部分的青少年有越轨行为的原因。并依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赫希社会控制理论中的同辈群体依恋观提出了质疑。最后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化、城市化和商品化使得中国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构转型。农村中社会群体日益分化,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差别逐渐拉大,农民的社会剥夺感日益严重,侵犯农民利益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烟辐188系烟台农科所育成。我站于1997年引进试验,1999推荐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经过几年的试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爱与责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付出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还要用诚心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亲社会倾向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认知、意愿、和态度。监内服刑人员由于其违反了社会规范,受到了社会制裁,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其服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学位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问题越来越引发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普遍的认为是体现在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从教育、医疗公共资源到基本养老保障甚至社会心理等外部方
同城市相比,农村社会长期处于“信息饥渴”状态,由于信息的短缺造成了农民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存状态认识的严重不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传播观为基础,探讨传播技术推广
国外关于组织气氛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重点是研究组织气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人的称职行为不仅取决于价值观和能力,也取决于员工所处的组织气氛环境。员工对组织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而应用题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和检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思考,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