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改变,分散经营的土地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当前,推动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商品率和储备量均居全国前列,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研究其农用地流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对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吉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十个县(市)的样本为研究区,以研究区2009-2011年农用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该地区农用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吉林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的四组指标,即农户基本特征、流转外部条件、经营规模特征和农机支撑。(2)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上述四组指标对研究区农用地流转影响程度的大小,它们依次是农户自然特征、经营规模特征、流转外部条件和农机支撑。(3)结合上述定量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影响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的因素中,农户自然特征影响最大,农民对土地的心理依赖以及农民的文化素养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其次,流转经营规模偏小,经营规模主体亟待培育;此外,农用地流转外部条件有待改善,转移劳动力数量有限,流转交易成本较高,流转机制不健全和农村土地产权有待明晰等,均构成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农机支撑对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的影响相对最弱。(4)针对研究区农用地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