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理论一般认为农民是不存在失业问题的。但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发生了分化,同时存在三个相对独特的群体:纯农民、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完全或者部分失去土地以及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民有着强烈的就业需求,同时他们面临有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的失业风险。我国农民的失业已经由原来的隐性失业发展为了显性失业。农民原来被束缚在农村依赖土地生存,现在因自愿或非自愿的原因大批的农民逐渐脱离土地远离农村,土地或者家庭对他们的保障已经严重弱化了;然而农民在发生城乡、工农间转移的同时却没能在“身份”和围绕身份展开的一系列权益上发生转变。转型期我国农民面对的是来自市场经济的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风险,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应对,农民对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转型期我国农民的失业问题并提出运用多种方来应对农民失业,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破解我国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试图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文献索引、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收集和查阅的文献资料,对我国农民失业问题做尝试性的探讨。主要围绕农民失业问题的发展脉络展开,分析了农民失业问题的由来、特征、制度需求,并通过对现有保障制度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保障农民就业上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最后提出应对我国农民失业问题的一系列保障措施。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然后对有关农民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对论文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第二章为相关概念和有关理论的概述。主要包含对“农民失业”等重要概念的界定和对有关理论的介绍。第三章是对转型期我国农民失业问题成因的探究,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分析,寻找我国农民失业问题的由来。第四章主要分析转型期我国农民失业的特征并发现农民对就业失业保障制度的迫切需求,同时对我国现有的相关社会保障项目进行评价,发现现有制度在保障农民失业上的不足。第五章是对国外经验的借鉴。主要介绍了美国、法国和印度的在应对农民失业问题方面的一些经验。第六章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提出要结合多项辅助配套措施,形成失业预防—失业救济—失业保险—就业促进相结合的保障体系来应对农民失业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建立农民失业就业登记、加强农民失业预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完善农民失业救济、构建农民失业保险、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积极促进农民多元就业等一系列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