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利用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中肾血流的影响;2.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 C)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05-2012.11期间拟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30例。年龄18-60y, ASA Ⅱ-Ⅲ级,NYHA 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D组)。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IS值维持在40-60。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肾血流指标。D组诱导并获得第一个时间点的肾血流指标后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定,首先输注负荷剂量0.5μg/kg, lOmin后改输注速度为0.5-1.0μg/kg·h至手术结束,根据血流动力学和BIS值调整右美托咪定输注速度。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手术开始(T4),锯开胸骨(T5)、体外循环开始(T6),夹闭主动脉(T7)、开放主动脉(T8)、体外循环结束(T9),关胸(T10),离室(T11),入ICU (T12)12个时间点的HR、MAP、CVP。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瓣膜病变进行诊断及对换瓣效果进行评估,并用食道超声测量诱导后30min(T1),体外循环开始30min (T2),体外循环结束30min (T3)三个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左肾动脉内径(D)、左肾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左肾血流量(RBF)、左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同时记录三个时间点的MAP。记录体外循环期间指标:包括液体总入量和总出量、尿量、超滤与否以及超滤量;心脏复跳情况、同时记录主动脉夹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记录ICU期间观察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尿量。记录围术期不良事件(再次手术、死亡等)发生率。分别于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2h(T2)、12h(T3)、24h(T4)取动脉血测定血NGAL、Cys C的含量。结果:1.两组病人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时间点BIS值、两组各时间点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用量、体外循环指标、ICU期间指标、围术期不良事件(再次手术、死亡等)发生率,均无差异。2.手术期间两组患者的CO变化一致:体外循环前(T1)高于体外循环期间(T2)(此时CO为灌注流量)和体外循环后(T3)(T2<T1、 T3<T1, P<0.05);两组间各对应时间点的CO无差异。两组患者的MAP变化相同:体外循环期间(T2)分别低于体外循环前(T1)和体外循环后(T3),(T2<T1、T2<T3, P<0.05); T1与T3无差异。3.肾血流指标:D组体外循环期间和体外循环后两个时间点的肾血流量(RBF)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T1<T2、T1<T3,P<0.05);D组体外循环期间和体外循环后两个时间点的RBF均明显高于C组对应时间点的肾血流量(P<0.05)。D、Vmean、、RI、PI两组间无差异。4.生物学指标:NGAL:C组CPB后2h (T2)、12h (T3)、24h (T4)血NGAL的含量较术前(T1)均升高(P<0.05),但T2、T3、T4之间无差别;D组变化同C组。D组T2、T3、T4时间点NGAL的含量明显低于C组对应时点(P<0.05)。Cys C: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结论:1.右美托咪定可增加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体外循环期间和体外循环后的肾血流量。2.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体外循环后2h、12h、24h血NGAL的含量,提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所致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