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检验了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对受灾地区的企业经济表现有何短期和中期影响。企业的经济表现由雇佣和资本积累、以及代表产出的销售净利率这三个指标衡量。本文中的短期指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1-3年(2011-2013),中期指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 4-7 年(2014-2017)。自然灾害顾名思义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后果的自然现象,已有大量先行文献证实了灾害的负面影响。但是近年有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检验了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对受灾地区的企业经济表现有何短期和中期影响。企业的经济表现由雇佣和资本积累、以及代表产出的销售净利率这三个指标衡量。本文中的短期指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1-3年(2011-2013),中期指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 4-7 年(2014-2017)。自然灾害顾名思义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后果的自然现象,已有大量先行文献证实了灾害的负面影响。但是近年有一些文献通过实证发现自然灾害对资本积累、TFP和GDP会带来积极影响。灾害后虽然经济成长暂时受到抑制,但是通过将受损资产替换为具备新技术的新—代资产,长期来看企业的生产性将有可能大大提高。这些实证结果以及解释借用了熊彼特提出的概念,被简称为自然灾害的创造性破坏假说。创造性破坏的假说,究其本质,不仅仅是强调创新,其实更多的是对人类灾后重建努力的评价。体现了政府和企业在灾难面前不是被动的承受者,而是会通过复兴政策以及投资策略加速企业的新陈代谢,脱胎换骨。因此从创造性破坏的角度对“自然灾害倒逼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展现了灾后重建乐观的—面,也是对复兴政策和企业策略的客观评价。对于多灾的日本和中国,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Orbis数据库得到2009-2017年对象企业的财务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DID)和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实验组为青森县、岩手县和宫城县的企业。从地理邻近性的角度出发.本文选择了和实验组相邻的内陆三县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泻县作为对照组.以初步保证两组对象的同质性。论文的研究结果有以下三点。①关于中期影响的实证结论与“创造性破坏”假说相一致。即,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七年后,就平均而言.青森县、岩手县和宫城县的企业实现了 6.7%的雇佣增长,26%的资产积累增长和1.69%的销售净利率增长。②地震的中期效果和短期效果不同。前两年未见地震和海啸对就业的积极影响,说明劳动市场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资本积累的恢复比雇佣的恢复速度快.地震对企业资本存量的积极影响具有持续性,并随着时间而逐渐强化,这得益于政府的各种投资刺激政策,销售净利率在地震后的前两年就实现了增长,体现了政府财税政策的有效性。但是积极效果逐渐变弱。③无形固定资产比率越低,企业的雇佣增长越低,但资本增长却相对较高。这体现了政府政策对资产恢复强大的补偿作用。这些结果也对日本和中国的灾后复兴具备一定的政策启示。第一,政府可以将地震视为“倒逼经济发展”的机会,优先并积极支援那些灾后努力引进新技术渴望转型的企业,从而加速企业经济复苏,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第二,日本政府的投资刺激政策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后期销售净利润增长不显著,因此很可能存在政府过度支援和企业过度投资的问题。为了防止此问题发生,有必要检查被支援企业在地震前的财务状况,审核贷款条件,做到资金适度适量地走到真正需要的企业手里。第三,虽然日本的劳动市场恢复相对缓慢,但仍实现了中期复苏,这也得益于日本对中小企业实施的有效的就业支援政策。中国也应当学习日本,除了提供资金援助外,还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灵活和具体化的指导,例如设立咨询处并给需要的企业派遣雇佣咨询顾问、为离职员工介绍工作机会、支持现地培训等,从而“定制化”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群体的特定需求。本文的贡献首先体现在用日本史上最大的地震作为自然实验,为创造性破坏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一反“自然灾害只是消极性破坏“的刻板印象,本文揭示了地震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正向的一面,即它也能通过倒逼政府政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来促进企业的新陈代谢和长远发展。其次,与许多考察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对微观经济的短期影响不同,本文还在更长的时间框架上考察了中期影响。最后,该论文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本文的实验组包含了未受到灾害直接影响、却可能通过供应链而受到间接影响的企业,因此探讨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积极影响“也只揭示了一个侧面。今后的研究可以只着眼于受到直接影响的企业单位。本文还将遭受核电站事故的福岛县排除在外,今后的研究应当将其列入分析对象考察本文结论是否还成立。其次,由于数据不足本文只得到地震前2年的数据,今后应当用地震前3-4年的数据对DID平行趋势假说进行再检验以保证结果更高的准确性。第三,今后应当验证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有实际改善,从而为创造性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其他文献
明显的长记忆性、“尖峰厚尾”现象和市场微观结构噪声等是金融高频数据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在低频数据研究中具有良好统计建模效果的GARCH类模型和SV类模型在高频数据的建模中效果不佳,这给人们对高频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沪深300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波动率的叠加效应以及对已实现波动率与已实现双幂次变差进行加权,选取HAR-RWV类模型、根号HAR-R
21世纪是隧道工程建设的黄金季,并且埋深大、隧道长、修建难度大是目前及今后较长时期隧道工程建设的普遍现象。分析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现状,认为困扰广大隧道建设人员的主要问题是软弱围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这些隧道往往表现为围岩变形大、设计变更多、施工进度慢等特点。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隧道修建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准,但在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中西部地区,由于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危
纸浆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产业,同时也关联到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日益突出,步入21世纪,“环境与贸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纸浆产业的环境要素日益成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以新的创新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物质资源竞争经济,成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新的制高点,尤其是环境技术
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客户在企业决策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现有关于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的研究中多以客户集中度为切入点考察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盈余管理、审计质量、银行贷款、资本成本和避税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较少关注客户地理位置这一维度。客户地理位置可以通过信息交流与合作等渠道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客户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购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和我国企业转型战略的推动,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历史发展中的新机遇,海外技术并购成为获取海外先进技术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大趋势。研究海外技术并购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完善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技术并购与创新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国家政策的落实、企业并购与创新管理实践都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已完成的海外技术并购事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倡导发展扶贫项目的情况下,老百姓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生活均有所提高,而消费信贷余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仍然很不均衡。城市中的消费信贷发展相对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更快些。发展农村经济和金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发展适合自己的农村金融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主要目标,农村经济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农村消费信贷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尽管得到社会各界认可,银保监会近期也提出要实现“一二五”目标,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仍然很棘手。银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一直比较被动,有必要专门探索更适合小微贷款风险度量的指标和方法,更有效、低成本地管控小微贷款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包容。本文尝试寻找更适合研究小微贷款风险度量的方法。首先,从小微贷款风险度量基本理论开始,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小微贷款风险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大幅攀升,房产、交运等行业的杠杆率高位上行,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堪忧,企业部门债务问题尤为严峻(谭小芬,2016)。适当的杠杆率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高杠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稳定性,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催生大量僵尸企业,因此“去杠杆”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申广军(2018)指出,我国高杠杆问题在多个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这种结构性差异表现在不同地区、行业之间以
近年我国的科普场馆逐渐增多,同时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儿童科普展览研究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日益显著。但由于国内对儿童展览的研究较迟,策展经验不足,目前频频出现将儿童展览简单等同于游乐机构的现象,真正达到启蒙及知识传达的并不多,学习体验的提升是目前我国儿童展览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外的儿童科普展览发展过程中,儿童科普展览的交互形式经过了“看”、“摸”、“操作”、“互动”四个阶段,其中“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地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不断地提高,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刺激国民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支柱产业。文化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扩展业务、获得融资等,纷纷加入并购浪潮。但是由于文化企业其特殊性导致在并购中对被并购企业的估值成为难点,为了控制并购活动风险,在估值不准确的情况下,保护投资方的利益,并购中运用业绩承诺协议成为了投资人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但在设计业绩承诺协议有关条款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