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对植物的利用自古有之,从最初的苑囿里采摘以为生,到后来园林中栽植以为友,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在传统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不同园林类型,其植物景观营造既各具特征,又包含了一定的共性。清代繁荣时期的“三山五园”是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作,其中的圆明园汇集了大江南北园林景观,被誉为“万园之园”,是进行植物景观研究的案例佳作。本文以文献查阅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对皇家园林的实地踏查,在了解圆明园兴衰历史的基础上,对圆明园盛期园内选用的植物材料、植物景观营造方式进行研究,并结合圆明园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整治和圆明新园植物景观营造,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论文取得以下四方面有一定价值的成果:(1)圆明三园盛期选用的植物材料总结:根据圆明园内工则例中记载的植物材料、四十景图中描绘的易辨识的植物、乾隆御制诗中涉及的植物材料,以及其它资料文献中提到的部分植物,按乔木、果树、灌木、藤本、草本、水生植物、农作物等类别整理出园内植物材料120余个种(或品种)。(2)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理念与理法的归纳:根据植物景观与社会、自然、人文的关系,园内植物景观意境主要表现“君子比德”、“视农观稼”、“诗情画意”、以及模拟江南名景四大类。通过文献记载和与现存皇家园林的横向对比,对圆明三园中植物与山体、水体、建筑、园路等其它园林要素的结合方式进行总结,并对园中自然式栽植、规则式栽植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3)以理论研究的结果和园内现状为依据,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整治工作提出总体建议,并以营造自然山体景观、体现植物与倒影之美、盛期意境体现等指导思想作为山体、水体及建筑遗址植物景观整治的要点,力求在不破坏山水骨架的基础上使圆明三园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传统园林之美,又不背离遗址公园的主旨。(4)以异地重建圆明园的构想为基础,选取九州景区作为实例,对圆明新园植物景观进行规划。结合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意境与新园基址的本土植物特色,选用了一批具有鲜明季相变化、能营造丰富植物群落的园林植物,力图再现较为符合圆明园原貌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