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对植物的利用自古有之,从最初的苑囿里采摘以为生,到后来园林中栽植以为友,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在传统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不同园林类型,其植物景观营造既各具特征,又包含了一定的共性。清代繁荣时期的“三山五园”是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作,其中的圆明园汇集了大江南北园林景观,被誉为“万园之园”,是进行植物景观研究的案例佳作。本文以文献查阅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对皇家园林的实地踏查,在了解圆明园兴衰历史的基础上,对圆明园盛期园内选用的植物材料、植物景观营造方式进行研究,并结合圆明园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整治和圆明新园植物景观营造,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论文取得以下四方面有一定价值的成果:(1)圆明三园盛期选用的植物材料总结:根据圆明园内工则例中记载的植物材料、四十景图中描绘的易辨识的植物、乾隆御制诗中涉及的植物材料,以及其它资料文献中提到的部分植物,按乔木、果树、灌木、藤本、草本、水生植物、农作物等类别整理出园内植物材料120余个种(或品种)。(2)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理念与理法的归纳:根据植物景观与社会、自然、人文的关系,园内植物景观意境主要表现“君子比德”、“视农观稼”、“诗情画意”、以及模拟江南名景四大类。通过文献记载和与现存皇家园林的横向对比,对圆明三园中植物与山体、水体、建筑、园路等其它园林要素的结合方式进行总结,并对园中自然式栽植、规则式栽植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3)以理论研究的结果和园内现状为依据,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整治工作提出总体建议,并以营造自然山体景观、体现植物与倒影之美、盛期意境体现等指导思想作为山体、水体及建筑遗址植物景观整治的要点,力求在不破坏山水骨架的基础上使圆明三园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传统园林之美,又不背离遗址公园的主旨。(4)以异地重建圆明园的构想为基础,选取九州景区作为实例,对圆明新园植物景观进行规划。结合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意境与新园基址的本土植物特色,选用了一批具有鲜明季相变化、能营造丰富植物群落的园林植物,力图再现较为符合圆明园原貌的植物景观。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21世纪的人才走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英
电力市场化改革给电网企业带来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其经营的风险。本文从提高电能效率的角度,阐述了电网企业在购电侧、售电侧、用户侧所面临的风险,分析这些风险与电能效率
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耗水量少、环境友好、灭火效率高等优点,细水雾灭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特别是山岭区高等级公路的修建,长大公路隧道的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政府出
反求工程作为解决产品开发问题的一种全新方法,在现代加工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多的受到了重视。本文针对反求工程中复杂曲面零件的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纱线作为半成品,其质量对后续织造工序的效率及最终织物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纱线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当原料变动、品种翻改时,如何保持成纱质量稳定
当代中国城市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4.9%。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乡村区域农业结构、生态状况、人口结构、以及心理文化的改革与变化给乡村人居
随着嵌入式实时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迅速增加,内存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用垃圾搜集器(GC)进行自动内存管理克服了人工内存管理所导致的潜在危险,例如内存泄漏,指针悬挂,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