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分子/离子辨识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强化金属污染物吸附分离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和排放量大、存在伴生性和危害显著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铜、铅和铀是目前环境中典型的几类重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矿业开采、电子工业和能源化工等工业废水中。如何开发高效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的同时实现对其富集和资源化回收,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相关研究具有显著的科学、社会和经济意义。离子辨识吸附剂因其设计灵活、选择性高和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和筛选高特异性识别作用以及结合离子印迹技术,构建双功能离子辨识吸附材料。同时,在分析重金属离子污染来源、存在形式和性质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离子辨识吸附剂仍存在的问题:(1)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对重金属离子及其复合污染物的同步吸附行为研究较少;(2)吸附材料的选择性吸附速率有待进步;(3)对吸附剂辨识离子过程的控制和强化较弱等,设计3类功能各异的离子选择性复合吸附剂,用于水环境中Cu(Ⅱ)、Pb(Ⅱ)和U(Ⅵ)的高效分离回收。并综合考察了各吸附剂吸附性能与位点特异性结合机制,阐明了自驱动马达技术、外场调控和液滴微反应器对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及其对吸附过程强化机制,为多功能位点吸附材料的设计及其选择性分离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新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液滴反应器构筑双重位点辨识吸附剂选择性同步去除二元污染物的研究(1)研究同时对金属离子及其复合有机污染物具有亲和作用的吸附剂,对于探究二元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Pickering高内相乳液(HIPEs)液滴反应器和可控孔填充技术制备分子和离子双重印迹聚合物吸附剂(M/I-DIPA)的策略。首先利用2-溴异丁酰溴(BIBB)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Ps)制备Pickering HIPEs液滴反应器,然后引发聚合制备λ-三氯氟氰菊酯(LC)分子印迹聚合物(MIPA)。其次,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的方法在MSPs上可控地制备Cu(Ⅱ)的印迹吸附剂,并将其牢牢“锁定”在MIPA孔道表面。所制备的M/I-DIPA有效避免了二次印迹过程中识别位点的掩埋,且具有高渗透性的大孔结构。在静态吸附实验中,M/I-DIPA表现出快速的结合动力学(60 min即达吸附平衡),Langmuir等温拟合模型表明35℃时M/I-DIPA对LC和Cu(Ⅱ)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分别为120.8μmol/g和101.7μmol/g。此外,由于其良好的印迹效果,在多溶质体系中M/I-DIPA对模板分子LC和离子Cu(Ⅱ)较其他结构类似物具有更高的印迹因子(α)、优异的选择性系数(β)和亲和力。四次吸附再生循环后,M/I-DIPA对LC和Cu(Ⅱ)在120 min时的吸附容量分别损失为7.295%和13.05%,表明M/I-DIPA对LC和Cu(Ⅱ)具有较好吸附再生性能。(2)传统双重位点吸附材料主要通过嵌入或层层组装等策略,但仍存在位点间覆盖、传质效率降低以及结构稳定性差等不足。受苏州双面绣的启发,本工作构建了Janus型二氧化硅纳米片吸附材料,并将两种特异性识别位点(分子印迹识别位点和巯基功能基团)分别引入二氧化硅纳米片的两面制备双识别位点的纳米片吸附剂(J-MIPs/cys),有效避免了引入双重位点所带来的冲突,实现了对二元污染物的同时选择性吸附分离,其中巯基官能团通过螯合作用捕获Pb(Ⅱ),分子印迹识别腔作为捕获二氯苯酚(DCP)的特异性识别位点。所制备的J-MIPs/cys具有均匀的横截面尺寸,厚度约为25.3 nm,以及颗粒状表面印迹层厚度约为21.8 nm。J-MIPs/cys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DCP 60 min和Pb(Ⅱ)45 min),最大单层吸附容量达129.4 mg/g(DCP)和82.95 mg/g(Pb(Ⅱ)),并且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经过5次连续的吸附-解吸附循环后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2、界面诱导生长构建微/纳米马达吸附剂及其强化选择性吸附Pb(Ⅱ)和U(Ⅵ)的研究(1)本工作将离子辨识吸附剂与自驱动马达技术相耦合,制备了离子辨识/自驱动纳米马达双功能吸附剂,实现了对选择性吸附速率的强化。利用三种硅烷在水/正戊醇液滴微反应器界面不对称溶胶凝胶化制备的Janus型中空纳米子弹材料为基质,在其内外表面分别修饰上银纳米颗粒和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Pb(Ⅱ)印迹聚合物,得到了JSNMs@IIPs,并用于水体中Pb(Ⅱ)的选择性分离。静态吸附结果显示,JSNMs@IIPs可在9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5℃下最大吸附容量为130.5 mg/g。此外,JSNMs@IIPs在过氧化氢环境中可以高速运动,在1秒内移动大约10倍身长距离,且使吸附动力学性能提高约3.2倍(10 wt%H2O2)。此外,JSNMs@IIPs还具有较高的Pb(Ⅱ)选择性,对Pb/Cu、Pb/Ni、Pb/Cd和Pb/Fe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6.8、61.3、31.8和47.8。(2)针对多功能复合吸附材料制备过程复杂、产量较低的不足,本工作利用姜黄素模板法和聚多巴胺氧化还原特性,制备了偕胺肟功能化的聚多巴胺纳米管马达吸附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高产率和较低成本的特点。通过对修饰时间的改变可以很容易地调控Mn O2纳米颗粒和偕胺肟功能位点的密度和空间分布。首先通过液/固界面诱导多巴胺在姜黄素晶体模板表面氧化自聚得到了聚多巴胺纳米管材料,在其表面引入了Mn O2纳米颗粒以及偕胺肟官能团后构建了偕胺肟功能化的纳米管马达吸附剂(DNBMs-AO),并研究了其在快速选择性分离水体中U(Ⅵ)方面的应用。DNBMs-AO通过Mn O2催化H2O2分解产生气泡驱动和推进,最高速度为215.45μm/s(每秒8.6个体长)。静态吸附结果表明,DNBMs-AO对U(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25℃下最大吸附容量为170.2 mg/g。在低H2O2浓度情况下(小于10 wt%),DNBMs-AO在溶液中的自推进运动可以显著提高U(Ⅵ)的扩散效率,使吸附动力学性能提高了约1.6倍(5 wt%H2O2)和2.9倍(10 wt%H2O2)。此外,DNBMs-AO还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在环境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3、刺激响应型离子辨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外场强化选择性吸附Pb(Ⅱ)、U(Ⅵ)的研究(1)本工作通过将光热转换效应与温敏性微凝胶印迹吸附剂相结合,通过调控外加近红外激光的光场强度和照射时间,实现了对DMHIIPs微凝胶吸附剂吸附Pb(Ⅱ)进程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升了选择性吸附速率和脱附效果。首先,利用油包水包油(O1/W/O2)型液滴微反应器为聚合反应载体,设计一种具有近红外响应性的聚多巴胺印迹微凝胶吸附剂(DMHIIPs),并用于废水中对Pb(Ⅱ)的选择性吸附分离。该方法通过将Pb(Ⅱ)模板、异丙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印迹聚合反应体系作为液滴反应器内相,得到月牙状的印迹微凝胶颗粒,并进一步利用异质界面生长在微凝胶颗粒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壳层,赋予温敏性微凝胶光热转化能力。由于月牙状不对称结构和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DMHIIPs可以在808 nm近红外照射下实现可逆相转变,从而精确控制和强化对Pb(Ⅱ)的吸附过程。静态吸附实验表明,20℃下,DMHIIPs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28.0 mg/g。此外,DMHIIPs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和稳定性,NIR(808 nm,1W/cm~2)照射10 min可以使0.5 mg/L的DMHIIPs分散液温度快速提高至50℃以上,达到DMHIIPs的LCST值。值得注意的是:DMHNIPs微凝胶吸附剂在NIR照射下表现出独特的阶梯上升状吸附行为,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均得到明显加强。通过调节外加NIR光场强度和照射时间可以精确控制DMHIIPs微凝胶吸附剂的吸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选择性吸附速率和脱附效果。(2)本工作将磁性纳米链微搅拌过程与液滴微反应器限域策略相结合,探究了磁场调控在限域微空间内对U(Ⅵ)选择性吸附行为的影响,实现了对U(Ⅵ)吸附过程的强化,为微化学反应工程和微环境传质和过程强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利用磁场诱导Fe3O4纳米簇在溶液中有序组装,并通过异质界面生长在纳米簇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壳层,制备聚多巴胺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链。以聚多巴胺为锚点通过席夫碱反应在纳米链表面进一步修饰偕胺肟官能团,得到偕胺肟功能化的磁性纳米搅拌棒吸附剂(MSB-AO)。MSB-AO表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分散性和磁响应性。静态吸附结果显示,MSB-AO可在约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过程复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25℃下最大吸附容量为140.3 mg/g。此外,MSB-AO可随着磁场在溶液中旋转,加快了物质传递和扩散,使U(Ⅵ)吸附速率提高了约17.2%(30 min内)。通过将MSB-AO与液滴微反应器相结合,进一步探究了MSB-AO的涡旋效应与吸附微体积的构效关系,MSB-AO的吸附速率与液滴直径呈负相关性,较小的吸附空间有利于提升涡流扩散效率。与普通搅拌过程相比,MSB-AO在液滴微反应器限域内的吸附效率提高了10.1%。除此以外,MSB-AO还表现出较高的U(Ⅵ)吸附选择性和抗离子强度干扰性,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高选择性吸附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流配电网建设也在逐步推进。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日益复杂,线路分支较多,架空线和电缆线路相互混联,运行状态多样,难免会发生各种类型故障。快速准确地辨识故障类型和定位故障点位置将有利于故障迅速排除,缩短停电时间,减少人工巡线的工作量。但是电力系统的故障机理较为复杂,故障信号呈现较强的随机性与非线性,数据规模庞大,故障特征提取与分析环节存在误差积
学位
Schauder估计给出了二阶椭圆方程解本身直到其二阶偏导数H?lder范数的控制,是偏微分方程中论证解存在性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主要定义了一类带奇点空间上类似于H?lder空间的函数空间,利用这新的函数空间,我们推广了光滑流形上的经典Schauder估计。我们的估计使用了一种类似于插值的想法,解一个关于误差项的椭圆方程问题,从而可以给出经典的Schauder估计。我们的估计避免了 Donalds
学位
超高磁场核磁图像具备超高分辨率和信噪比,已成为探索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重要手段。超导磁体是核磁共振设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核心,是提供成像主磁场的必要条件。磁体电源和失超保护系统是超导磁体的重要部件,二者协同配合以保障超导磁体稳定运行。针对此,论文设计并研制出磁体电源和失超保护系统,对磁体电源中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Active-Brideg,DA
学位
为寻求促进退化高寒草甸治理和恢复的科学合理外源养分输入方法,本文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克其合滩区域内典型轻度、中度及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设置“3414”氮、磷、钾肥肥效和效果对比试验,确定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最佳氮、磷肥施入量,其次基于最佳施肥量设置氮磷肥配施、有机肥不同量替代化肥和不同氮形态配施3种外源养分输入方式,揭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了正式讲话,明确提出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新能源微网聚合风、光等可再生新能源、耦合各类分布式供能机组,具有灵活、低碳、清洁、高效等特征,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将迎来较快发展。然而,一方面,当前我国新能源微网建设仍处于示范和试点阶段,面向不同用能场景、不同用户群体的新能源
学位
纤维素是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价格低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附加值不高以及黏附力较弱。传统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胶黏剂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环境不友好,且耐水性较差。因此将纤维素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制备纤维素基胶黏材料,可以高效利用纤维素,提升纤维素的附加值和拓展纤维素的应用领域。本论文围绕胶黏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等问题,以纤维素为原料,引入不同功能性物
学位
阮元(1764-1849)在浙江任職先後長達十一年,一為學政,兩任巡撫,政事餘暇,擘研金石,引證經史;又與同好賞鑒題詠,商榷疑義;刊佈文獻,用廣流傳。兩浙金石之學,因以漸盛。本文即以阮元在浙江的金石活動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阮元對嘉道時期浙地金石學的風尚轉變及其流衍的作用與意義。阮元撫浙期間的金石活動,對後世影響深遠者有四:一為摹刻天一閣本宋拓《石鼓文》;一為摹刻南宋王復齋所輯宋拓《鐘鼎款識》;一為
学位
STIM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是细胞 SOCE(store-operated Ca2+entry)通路的主要元件,位于ER(endoplasmic reticulum)膜上,可以感应ER腔内的Ca2+含量变化。STIM1 被激活后会转移到 ER-PM(ER-plasma membrane)junction,与质膜上的ORAI Ca2+通道结合并打开通道,
学位
<正>一手打破国际“镍霸权”、让伦敦金属交易所慌得“拔网线”、掌握着连特斯拉CEO马斯克都眼馋的资源……然而提起民营钢企“扛把子”青山控股和它的实控人项光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却仍有些陌生。项光达出生于1958年,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学毕业后的项光达也在国企车间成了一名机修工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1988年,项光达毅然辞去了在车间的工作,和亲戚花几千块钱办了个厂,生产汽车门窗。
期刊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作为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者,进行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型,既是能源领域的挑战,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机遇。核是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核燃料能量密度高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但是核能发电也面临乏燃料处理和热污染的问题。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 Sub-critical System,ADS)通过嬗变反应处理乏燃料,降低核废料放射性,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