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房颤动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根据统计房颤导致男性全因死亡率增加1.5倍而女性增加2倍。房颤当前治疗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控制节律、预防复发等。药物治疗房颤效果差,有易反复,长时间服用副作用大等缺点,在国外一项研究中,导管射频消融组有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10%。而在一项关于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研究中发现,出现肝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20~40%。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热门。相比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射频消融能更好的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和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基石。对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与否,形成连续,完整而持久的透壁损伤是其关键。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判断导管与组织贴靠一直是个难题,随着压力导管的问世,这一问题得到解决。Visiag是CARTO3系统中一种记录和分析消融效果的软件,能够实时提供组织和导管贴靠之间的稳定程度,将消融参数(消融功率,时间和压力等)及时反馈给术者,并将消融点予以颜色标记,使术者对于导管贴靠的稳定性的判断有了客观依据,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目的:评估Visitag系统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导管消融的1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时间,选取48例采用非VisiTag指导下的持续性房颤消融作为对照组,即由点拖拽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选取62例使用Visitag软件指导消融;作为研究组。入选的房颤患者,由我科熟练术者完成,术中采取环肺静脉消融至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式。术后比较两组X线透视时间(min)、患者消融时间(min)、消融径线外补点数n、单圈隔离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并随访一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导管消融术后对比发现,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消融放电时间(43.84±3.33vs44.71±3.26 p=0.092)相近,无统计学差异。消融单圈隔离率有所提高(94%vs77%)。X线透视时间无明显差异(3.34±0.51vs3.23±0.47);消融径线外总补点数减少(23vs149),房颤消融术并发症(心包填塞)发生率有所减少。随访后得到,研究组术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7%vs58%)。结论:行成连续的透壁损伤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需要保证导管与心肌组织的稳定贴靠,尽可能减少消融补点,形成连续,完整而持久的透壁损伤,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隔离。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VisiTag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能够及时反馈组织和导管贴靠之间的稳定程度,提高单圈隔离率,减少补点数目,提高手术成功率。VisiTag指导下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