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测定了东北地区西丰品种、双阳品种、兴凯湖型和龙潭山型等9个群体的56头人工驯养梅花鹿的mt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这些品种(品系)及优良地方群体的种群遗传特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人工驯养梅花鹿的核苷酸多态性为0.02138,核苷酸歧异度为0.0195,核苷酸歧异平均数为8.974。在比对436bp碱基的长度中共发现4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9.33%,表明当前的梅花鹿人工驯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本研究共发现20种单元型,单元型多态性为0.859。通过与GebBank已发布的中国梅花鹿的5个单元型比对,发现56头梅花鹿中单元型以CN-2和CN-3为主要共享单元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新的单元型(兴凯湖型)和14个稀有单元型。 根据核苷酸分歧度和系统树的分析,兴凯湖型梅花鹿的独立性最高,其次是龙潭山型,二者可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核苷酸歧异度表明西丰品种是分化最小的群体,很少引入其他品种(品系)的基因。因此,西丰品种梅花鹿仍然保持着品种的遗传特质,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西丰品种和双阳品种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单元型,同时在系统树中双阳梅花鹿非常分散,表明双阳品种已经引入了大量的西丰品种的基因,已失去其遗传特质,亟需采取措施挽救这一重要的品种。 本研究基于上述结果和养鹿业现状,提出如下保护建议:1)各养鹿场和养殖户要建立详细的、标准化的档案系统,以便进行信息交流和谱系遗传管理;2)在选种时,应采用谱系选择和个体表型选择相结合的系群间杂交的方式来保持本品种的遗传特质和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3)应尽快建立起各个品种(品系)的种源基地,制定科学的遗传管理体制,既保存具有典型遗传特质和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群体,又为生产单位提供优良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