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高校上市公司,是指具有高校背景的企业或高校所属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高校上市公司是我国高校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校走“产学研”道路的实践成果。大学直接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是我国特有的校企合作实践。高校上市公司不仅是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孵化器,同时还担负着推动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责任。因此,我国高校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而优良的公司治理结构已被公认为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治理机制,提高经营绩效。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前人做了许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高校上市公司来讲,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国内外的研究实属罕见。故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考察高校上市公司能否借由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如股权结构、薪酬设计等来使整体业绩提升,即试图找到能够提升高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本文以公司治理的理论为出发点,试图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校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并将资料以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三个主要构面,董监事特征、股权结构及管理层薪酬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影响我国高校上市公司绩效的重要公司治理成分。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ROE,EPS)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Tobin’s Q)呈正相关关系;两职合一对公司绩效(EPS)有正面作用;Z指数和公司绩效(ROE)呈正相关关系;高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Tobin’s Q)呈负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Tobin’s Q)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公司绩效(EPS)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相关变量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大致符合理论预期。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对于高校上市公司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精简董事会人数,优化董事会规模。其次,强化独立董事制度。适当放宽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限制。适当提高控股股东的的持股比例,合理优化股权结构。高校应理顺校企关系,减少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并使科研成果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