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力军,面临着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高技术产业比重低、服务业发展滞后等众多问题。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资源、能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等问题的出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维持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降低耗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辽宁省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务院于2007年6月,在其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在未来要开征环境税。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势必会对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起作用,但作用的途径是什么?影响的程度又是多大?对经济发展究竟会产生的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首先在理论上对环境税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环境税体系;然后,分析了环境税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随后,以200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为基准数据集,构建了一个包含生产行为、消费行为、价格方程、市场均衡以及宏观闭合五部分的区域性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同时通过假设税负所增加的成本直接反映在价格的提高,将税率引入CGE模型,从而测算出税率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从模拟的结果看,通过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环境税的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看,环境税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使消费需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投资需求角度看,环境税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各部门对煤炭的投入量,使得煤炭资源得以节约;从劳动和资本角度看,环境税的实施使资本和劳动力由高能耗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转移。总之,从整体状况看,环境税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基于上述发现对环境税的征收以及实施提出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