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输血式”的救济制度缺陷日益显露出来,福利依赖现象严重,救助水平不高,救助方式单一,低保对象认定困难,缺乏与其它政策的整合衔接等,违背了农村低保制度制定的初衷。在当前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弱势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等内容。第二章,对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是界定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内涵与特征。其次阐述了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与效率原则、保障与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原则。最后对构建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第三章,对山东省X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证分析。首先对现行山东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概况进行了阐述。其次通过对X县地区农村低保工作运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该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救助方式单一、救助水平低、缺乏与其它相关配套措施相衔接等非发展性因素。第四章,影响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的问题分析。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包括低保户自我发展能力差、低保对象认定困难、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村低保与其它相关配套措施间存在缝隙等方面。第五章,构建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本章主要根据第四章探讨的现行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