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院校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新校区兴建和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因此我国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见稿,最终于2013年12月31日修订发布了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全面实施起,对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巨大影响。高等学校如何在新制度下做好会计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成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论文首先以制度变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财政透明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影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路径,并将该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其次,通过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新制度相对旧制度的改革之处,并结合部属高校C高校在新制度的执行前后2013年和2014年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分析了新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包括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支出核算和改进了财务报告体系,同时发现,C高校计财处按新制度要并无法实现学校基建账并入学校“大账”,仅仅在年末进行“并表”工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未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零;历史成本计量下无法获取学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的真实价值;部分资产出租、出借的收益未纳入学校统一预算和核算;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够全面,远远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等问题。最后,为高校更好的执行新制度及在新制度下建立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笔者提出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路,例如基建并账的可行性思路,细化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适当运用权责发生制,全面引入资产计量属性,建立财务报告体系,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