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好发于颈胸段,其形成的主要与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有关,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对脊髓空洞症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对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报道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脊髓空洞症的发生率约为22.5%—5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情况并不罕见,然而,对于空洞的发生机制、空洞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症状是否有影响、是否有必要对空洞进行外科处理及如何处理等问题均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单纯栓系松解和栓系松解加空洞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说明空洞减压的临床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0—2007年间确诊的209例TCS病例中合并脊髓末段空洞症的3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讨脊髓空洞的临床特征,将合并空洞患者(n=32例)的性别、年龄、栓系的原因、脊髓圆锥的位置、临床表现分别与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n=177例)作比较。为了说明脊髓空洞引流的手术效果本研究将32例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Ⅰ组)仅行脊髓栓系松解术者和(第Ⅱ组)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减压术者。对2组患者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合MR影像学发现,对二者进行比较评价空洞引流术的效果。结果合并空洞者圆锥位于骶部的占40%,无空洞组占12%,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空洞者的年龄、栓系原因与单纯脊髓栓系者无明显差别。合并脊髓空洞组的临床症状较无空洞组为重,在合并空洞组感觉障碍,病理征,大便失禁,及进行性脊柱侧突的发生率较高。临床随访显示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空洞引流术的患者在感觉障碍(P=0.036),膀胱功能障碍(P=0.05)的恢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空洞腔缩小的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而手术的效果与空洞腔的大小有关,小的空洞(空洞指数<40%者)行空洞引流术后与行单纯栓系松解术的症状改善率无差别;大的空洞(空洞指数>40%者)的病例行空洞引流术后不论是空洞的缩小还是症状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行单纯脊髓栓系松解术的病例。栓系原因不同,症状改善也不同。如果手术不能充分游离蛛网膜下腔,术后空洞腔则继续增大。结论1脊髓缺血、局部CSF动力学的改变在脊髓末端空洞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2脊髓末端空洞症可以加重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原有临床症状。3大的空洞(空洞指数>40%者)在脊髓栓系松解术的同时应行空洞引流术,小的空洞(空洞指数<40%者)仅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术后随访。4术中充分游离蛛网膜下腔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针对采用林木生长率表调整森林资源档案偏高的现实,本文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利用理查德(Richands)生长曲线模型试编了吉林省主要林分类型蓄积增长率表,通过应用
通过对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组合筛选的观察,找到最佳组合,使乙肝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并了解乙肝感染的程度,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病毒携带的还是传染的,是感染期还是恢复期
目前,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公路运输的重载化和高速化,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严重不足,这己成为制约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难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沥青
将燕麦以不同比例添加到半干面中,测定半干面的菌落总数、脂肪酸值和质构特性,研究了燕麦对半干面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半干面的菌落总数和脂肪酸值
利用1999—2010年我国29个省级辖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级辖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的互动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各省级辖区在确定工业
本文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有限元方法以及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对某大口径狙击步枪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利用在Solidworks中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以多
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在考虑国内高校实验室现状的基础上,从实验室教学网络化及实验室设备远程控制的角度出发,本论文对远程实验室设计技术进行了讨论,实现了基于Web的PLC
新时期武陵山片区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嵌入和引领的发展方式即经济文化化发展方式,因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充当起排头兵作用。但现实中武陵山民族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建设与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资源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需要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瞩目的焦点,广泛用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女性口服避孕药(OC)的安全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人口的质量。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