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自由党(Partido Liberal ng Pililinas)成立于1946年,是菲律宾历史最为悠久的政党之一,与目前的菲律宾第三共和国同龄,政党伴随国家命运经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政党在成立初期拥有较强的政治实力和影响力,之后遭遇威权统治者的强烈打压,政党发展遇到重大挫折。随着1986年新一轮民主化到来,为了在多党制背景下夺回政治利益,自由党必然需要推行适应性变革。本文首先对1986年前菲律宾自由党发展历史分期进行梳理,结合“初创成长期”和“重大挫折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各阶段呈现的发展特点。其次,结合国家、区域和国际的历史背景,归纳1986年前后影响自由党发展变革的国内外因素。根据政党政治研究范式,文章将1986年以来自由党的发展举措分为党内建设和党际交往两个方面。从党内建设角度看,自由党从意识形态、组织架构、党群关系和施政纲领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是树立独特的意识形态,推广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政党价值观;二是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架构,明确各政党权力机构和党内官员职责,避免内部派别斗争;三是巩固党群关系,重视群众运动的政治作用,使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和自上而下的意志落实相结合,夯实政党的选民基础;四是修正完善施政纲领,直面社会问题,提出切实可靠的方针政策。同时,自由党积极开展党际交往活动,在国内与政治利益相近的政党结成政党联盟,共同参与竞选和执政;在国外与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外政党保持联系,加盟主张“自由主义”的地区性和国际性政党组织,提升政党国际知名度。自由党主动实行的适应性变革在近十年收获成效。2010年在党主席阿基诺三世领导下该党赢得总统大选,近年来在副总统选举、国会选举和地方选举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同时,自由党摒弃内部党派斗争弊病,改善党群关系,赢得外部支持。但是菲律宾政治生态固有特点难以改变,因此自由党发展过程仍存在诸多不足,完全转型为现代化政党难度较大。通过对自由党变革举措和发展成效的研究,对比1986年前后政党形象,可见本轮自由党发展是一次渐进型、有限性的变革。适应政治格局新要求是主要目标,而夺取大选胜利、掌握国家政权才是自由党最终目的。自由党研究可作为菲律宾政治研究突破口,借助政党研究观察菲律宾政治发展变化。自由党发展变革是动态过程,随着民主化进程深入,自由党的政治实力短时间内依然强盛。近年来单方面挑起“南海仲裁案”的自由党对华态度恶劣,对自由党的长期观察,将有助于管控中菲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