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西部在主流话语中往往被言说为贫困、落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言说作为普遍的知识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成为印刻在公众脑海中的西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西部在主流话语中往往被言说为贫困、落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言说作为普遍的知识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成为印刻在公众脑海中的西部的形象。本研究旨在将“西部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西部话语的本质及其产生的语境和逻辑,在此基础上思考西部的发展问题。本文认为,西部话语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由于制度环境的不同,不同时期的西部话语,存在着不连续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变迁。西部话语不是一经产生就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其获得合法性的过程也是使用技术化手段获得社会同意的过程。西部话语的建构逻辑包括:制度化、建立可见的西部表征体系、贫困的问题化、描述的简单化以及“救赎”的隐喻。西部话语对西部弱者身份的建构,严重阻碍了西部的发展,本文认为,只有改变这种话语氛围,才能打破已趋固化的东西部关系格局,缩小东西部差距,推动西部发展和中国社会现代化。改变这种话语氛围应通过制度建设和话语转换来进行。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西部能动性、激发西部发展自主性的政策环境。西部话语转换的目标是:将西部呈现为一个具有发展能力、拥有发展前景,发展积极性高、创造力强的西部。只有在这样的制度环境和话语氛围中,人才和资源才会主动流向西部,而不是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持;也只有在这样的话语氛围中,西部才能找到发展的尊严和自信,建构起西部发展的主体,实现西部的内涵式发展。
其他文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时代所公认。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微电脑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蓬勃发展,从而对世界经济、政治及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成为阻碍生产力进步、束缚人自由发展的障碍。因此,反思科学技术与人的存在意义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思考的主题。 一 马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生命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珍爱生命,重视安全”已经成为学校经常宣传的口号。为了让学校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人员对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为读者查阅相关文献提供方便,笔者对1998~2010年发表的有关学校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主要论文进行了分类,这些学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是从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论文发表比较集中的中国
榜样教育在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来已久。在中国,孔子常举尧、舜、禹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和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可见,榜样教育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已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为不同时期和
一 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条件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内化的心理精神状态,很难对其进行测量,然而这种内化的精神状态又必须由其他的各种品质共同组成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是由不同的心理品质所组成,这些心理品质共同构成了社会责任感主体的必须条件。那么一个大学生要想具有社会责任感,他必须同时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社会责任感认知与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即诚实、诚恳,真实无伪。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恳老实,守信无欺。它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为政之要,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一 加强当代高职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