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Ca磁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殖酸(Humic acid, H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是饮用水氯消毒产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三致产物的前驱物质,在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中难以去除。本课题以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为原材料进行磁化和氯化钙改性处理,用于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HA。研究了载Ca磁性MWCNTs的制备工艺条件对去除HA性能的影响规律,表征分析了载Ca磁性MWCNTs的结构特征,系统地考察了吸附条件对载Ca磁性MWCNTs去除HA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吸附HA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了MWCNTs/Fe3O4质量比、MWCNTs/CaCl2质量比、OH-CO32-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以及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载Ca磁性MWCNTs去除HA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Fe3O4质量比、MWCNTs/CaCl2质量比、反应温度以及搅拌速度这四个因素对载Ca磁性MWCNTs在HA初始浓度20mg/L,吸附剂投加量0.7g/L下去除HA的效果影响较大,OH-/CO32-的摩尔比、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对去除效果影响较小。MWCNTs/Fe3O4质量比越大,HA去除效果越好;MWCNTs/CaCl2质量比从4:1减小到1:1,HA去除率从76.36%逐渐增大到87.59%,继续减小,HA去除率下降;随着反应温度上升到60℃,HA去除率提高到91.32%,继续提高温度,HA去除率逐渐下降,到75℃后趋于稳定;而随着搅拌速度增大到300r/min,去除率提高到92.21%,之后继续增大搅拌速度,去除率有下降的趋势。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去除腐殖酸的载Ca磁性MWCNTs制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MWCNTs/Fe3O4质量比>搅拌速度>温度>MWCNTs/CaCl2质量比,载Ca磁性MWCNTs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比m(MWCNTs)/m(Fe3O4)=2.5:1,质量比m(MWCNTs)/m(CaCl2)=2:1,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400r/min。研究了投加量、HA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振荡速度、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H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A去除率随着载Ca磁性MWCNT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投加量增大到0.5 mg/L以后,去除率升高缓慢。随着HA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增加,而去除率却减小。载Ca磁性MWCNTs与HA接触的初期阶段去除速率很快,后缓慢增加并在5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39.41 mg·g-。振荡速度增大到225r/min时,HA去除率提高到91.84%,高于225r/min以后,去除率下降。随着pH的增加,HA去除率也逐渐增大,在pH为5时达到峰值92.24%,之后继续增大pH,去除率降低。载Ca磁性MWCNTs对HA的去除率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说明低温有利于载Ca磁性MWCNTs吸附HA,该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载Ca磁性MWCNTs的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证实在MWCNTs上成功附着以FeO4、γ-Fe2O3为主的磁性铁氧化物和CaC03。用准一级、准二级、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表明,准二级模型更准确地反映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吸附可能由两个步骤所控制:HA从水溶液中迁移到载Ca磁性MWCNTs颗粒外表面,以及HA在颗粒表面活性位点上的吸附。采用Langmuir、 Freundlich和Temkin三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吸附过程的拟合,Temkin等温方程拟合度最好,说明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的ΔG0<0,ΔH0<0,ΔS0<0,说明HA在载Ca磁性MWCNTs上的吸附是自发而放热的熵减过程,降低温度对吸附有利。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碳纳米管本身提供吸附位点、碳纳米管与HA的π—π相互作用以及腐殖酸与钙以配位键相结合的方式。
其他文献
在钢框架结构的传统分析和设计中,一般都在这样的假定下进行的:梁、柱连接通常被假定成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事实上,正如试验观察所证实,实际中使用的连接所具有的刚度,有许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钢材性能和产量大幅提升、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全面进步,钢箱梁这种古老而又新型的桥型,以其重量轻、稳定性好、抗
数字照相和图像处理技术是传统胶片成像和近代光电技术的结合产物,在1975年数码相机诞生至今的三十余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普及,带动了机器视觉、自动化、近景摄影测量等多个学
由于高填方涵洞所受荷载大,涉及到的受力因素多,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设计时很难准确确定涵洞土压力的大小,加之按现行规范与手册计算的土压力又偏小,所以,高填方公路涵洞在应
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的连接性能是保障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预应力装配式结构形式仍处于研究阶段,预制构件的拆分方法存在不足,适合于框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瞬间的强烈震动就可能给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带来毁灭性的冲击。近几年,地震对建筑结构所造成的损伤被各国科学家广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对各体系悬索桥的参数敏感性、空间力学性能、经济性能、CFRP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极限跨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矢跨比、边中跨比和主梁抗弯刚
城市建设中的基坑工程,既要保证基坑自身的安全稳定,又要保证其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破坏性影响,传统的以强度控制设计为主方式逐渐被以变形控制设计为主的方式所取代。由于地下
近年来,高层建筑大量兴建,而风荷载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结构风效应的现场实测结果是掌握结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修正现有试
连体结构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以往有关该类结构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对具体工程对象的分析所得,在连体刚度、位置对结构的影响方面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但仍缺乏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