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空纤维膜分散NaOH溶液吸收CO2的传质强化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因CO: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和极端气候频发等环境气候问题己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空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成本低等优势。因此,膜吸收技术被视作最有效捕集C02的方法之一。然而,膜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C02捕集过程的传质阻力。本文依据Laplac e-Young定律,提出了通过强化气液界面的非稳定性以增强传质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以自制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了CO2吸收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传质强化前后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传质强化前后膜吸收实验的传质系数均随吸收剂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气相流量和C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实验范围内,增强因子最高可达6倍。长期运行过程中,传质强化前后膜吸收实验的传质系数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稳定时分别为初始值的25%和50%。传质强化后膜吸收实验24h内吸收总量为传质强化前的1.5倍。因此,非稳定的气液界面可以有效提高吸收过程的传质效率。通过传质机理分析,比较了传质强化前后膜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与传质强化前相比,传质强化后实验的总传质阻力为前者的40%,但膜相传质阻力占比达90%以上。并逆流条件下传质强化前的传质关联式分别为Sh=0.670(L/Di)-0.084 Re 0.846 Sc0.333 和SH=2.204(L/Di)-0.592 Re 0.801 Sc0.333,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偏差分别为士15%和士10%;并逆流条件下传质强化后传质关联式分别为Sh=29.3(L/Di)-1.01 Re 0.314 Sc0.333.和Sh=0.670(L/Di)-0.084 Re 0.846 Sc0.333,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偏差分别为土20%和土10%。最后建立了传质微分模型,模拟预测值与实验现象相符。
其他文献
学位
热释电焦平面是一种非致冷、低成本的凝视型红外成像器件,具有如下优点:全红外波段工作,无需制冷,成本低,便于维护,可小型化,可长期稳定工作,具有与量子型焦平面相竞争的灵敏度。在众多的材料中,Ba1-xSrxTiO3(BST)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铁电材料,BST 的居里温度可以通过对Ba/Sr 的比例进行调节,适当组分的BST 材料的居里温度在室温附近是制作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理想材料。本文采用溶胶-凝
学位
皮肤的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事件,包括炎症、组织的新生和重建。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人体创伤的新策略。骨髓间充质干
用常温浸渍法研究了LYl2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稀土封闭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稀土封闭膜表面密度和酸浸失重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影响因素较大的是封闭液的p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