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法律中一个重要范畴,不仅在宪法和有关部门法中得到确认,而且在具体个案中也不断的出现。但是,无论在哪部法律或哪种处境下,都没有确定明晰的表述或界定到底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怎样恰当适用公共利益的条款。作为法律保留条款和对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重要依据,社会公共利益的确切含义、具体适用的方法和原则,一直处于争论和探讨之中,也给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混乱。因此,深入地研究社会公共利益问题,了解其法理和价值内涵,建构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障机制,不仅是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发展和更新的要求,更是现代法治建设的必要步骤。本文以法理为视角,主要采用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研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基本结构,探索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理念、价值取向以及功能和具体机制建设。本文认为,在现代法治时代,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引进和吸纳外国的先进制度,建设、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制度,从而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社会公共利益涉及主体广泛和领域广泛,与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既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二部分探索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和谐与冲突下的状态,认为在社会和谐的状况下,社会公共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与保护。而在社会转型与变迁过程中,社会冲突多现,社会利益呈现多元化,因此,在社会冲突的状态下,保护好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平衡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确定利益的妥协机制。此外,在社会利益的纷争下,社会公共利益在众多的利益争斗中,处于劣势,容易受到其它种类利益的排挤与侵害,因此,对社会公共利益要进行确定和保护。在现代社会,法律成为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因此,要从立法、执法方面对社会公共利益加以保护。但是,立法、执法固有的缺陷性,使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任落在了司法上。第三部分接着阐释了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价值取向及功能并在借鉴西方司法能动主义与“行动中的司法”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着眼点。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优势、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中的问题,提出了转变我国相对滞后的司法理念,构建新型的诉讼机制,从司法各环节入手,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提供强大的制度后盾。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剧,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体现在农村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而
在我国学术界,专门研究党员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行为中法律意识培养途径的文章只有寥寥十六篇,专著为零。有关党员领导干部法律意识问题的文章一般都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十几篇学术
学习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在领导干部学习方面形成了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其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整个制度正处于构建阶段。而“出让”是集体经营性建
从2004到2016年连续12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向“三农”问题的解决,足以看出国家对发展农村的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城乡一体化。城乡土地权利制度的改革应是城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