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是从浪漫主义起步的,并把浪漫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抑制创造社诗人情感表达的绝端自主的倾向,他们开始新诗范式的转换,即从新诗的自由化向新诗的规范化的转换。而新的格律的束缚和时代的变迁以及新的文学思潮的影响,又促使大多数新月诗人探索新的艺术天地,转向现代主义诗风。本文以徐志摩的创作道路为观照背景,围绕后期徐志摩诗歌创作的现代主义探寻展开论述。 徐志摩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他早期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性,文学被他视作世俗生活之外表现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旨趣、完成人格塑造的过程。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严酷,使诗人开始转而关注现代文明冲击下人的复杂心态与生存体验。徐志摩后期诗作多以现代人的疲惫、焦虑,对现代社会作思考性批判,把自我内心的咏叹与对人类灵魂的诘问融为一体,在对现代情绪的表现中渗透着对生命的某些深层思考。 徐志摩创作经历了一个从接受英美浪漫派诗歌的影响到转向追随王尔德、哈代、波德莱尔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潮的演进过程。他后期诗歌创作表现出王尔德的华美和重官感的特色,但并没有完全陷入其耽美、颓废和酣彻的肉欲;他借鉴哈代诗歌创作的思想和技巧,写平凡生活,由一件小事或场景联想到生活的本质和人的命运,通向对人生价值的理性和哲学思考;徐志摩模仿象征主义的诗歌艺术技巧和表现方法,以象征性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人生体验与诗性智慧,拓展了他诗歌的诗意内涵与诗艺空间。 突破浪漫的情感化意象彰显,注重深层微妙的心灵体验探险;追求隐蔽含蓄的审美效应,注重意象的暗示和象征功能;将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变主观的抒情为客观的表现,把叙事性、场景性戏剧因素引入诗歌;注重运用日常性的汉语口语,以戏剧性独白、对白方式叙述,通过对他人说话、相互说话与对自己说话的方式,潜心建构起他的戏剧化诗歌体式。 徐志摩的诗歌转向在新月诗派中具有先锋性与典型性意义。后期新月诗人更加自觉地关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呈现出向现代主义大潮归附的趋势。新月诗派不仅为旧诗向新诗发展铺就了桥梁,而且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