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电磁扰动系数与颅内压监测相关性及并发症预警的临床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国AIS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位、全球第二位常见死亡原因。对AIS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多为治疗时间窗内的溶栓或介入治疗。随着取栓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血管内治疗明显提高了再通率和再灌注程度。但由于取栓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预后良好率仅有50%。为了提高预后良好率,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取栓术后围手术期的重症管理,并且已有很多指南和共识已经关注到这一方面。多模态监测作为重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自然成为目前脑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常用于监测并发症的手段包括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和无创脑电阻抗(Cerebral electrical impedance,CEI)监测。ICP被认为是AIS患者重症监护管理的核心监测参数,ICP监测的意义已经得到公认。电磁扰动系数(Perturbative index,PI)为CEI监测的指标,可连续反映脑水肿变化、量化脑水肿程度,是反映血肿量变化的有用指标。通过合理的重症监测手段早期识别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良好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目的分析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电磁扰动系数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电磁扰动系数监测对并发症的预警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6例AIS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电磁扰动系数监测。1、根据术后第一天IC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ICP正常组(ICP<15mm Hg,1mm Hg=0.133k Pa)、ICP轻度增高组(15≤ICP≤22mm Hg)和ICP中重度增高组(ICP>22mm Hg),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心电监护、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并依据ICP的实时变化趋势采取阶梯式治疗。每隔1h记录一次ICP和PI数据,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TOAST(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分型、颅内血管闭塞部位、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基线侧枝循环评分、取栓次数、取栓术后收缩压水平和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实施情况,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I与IC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PI诊断ICP增高(ICP>22mm Hg)的效能。2、根据是否实施DC将患者分为去骨瓣组和未去骨瓣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实施D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I在AIS机械开通术后患者中预警DC的作用。3、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HT组)与无出血转化组(NHT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I在AIS机械开通术后患者中HT的早期诊断价值。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处理、制图软件Graph Pad Prism 8.0进行作图。结果1、ICP正常组、ICP轻度增高组和ICP中重度增高组3组患者间基线GCS评分、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行DC的百分比和PI监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ICP正常组和ICP中重度增高组基线GCS评分、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I监测值在三组间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和ICP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r=-0.716,P<0.001);PI诊断ICP增高(ICP>22mm H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可信区间(95%CI)为0.802~0.952,最佳截断值为120.5,此时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4%。2、去骨瓣组和未去骨瓣组患者相比,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基线GC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去骨瓣组ICP显著高于未去骨瓣组,分别为25.2±6.5、17.2±5.1mm Hg(P<0.001),而去骨瓣组PI显著低于未去骨瓣组,分别为121.7±12.2、133.9±1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P=0.004,OR=1.277,95%CI 1.082~1.508)和ICP(P<0.001,OR=1.175,95%CI 1.084~1.274)为影响患者实施D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ASPECTS评分(P=0.010,OR=0.615,95%CI 0.424~0.892)和PI(P=0.001,OR=0.940,95%CI 0.906~0.976)为患者实施DC的影响因素;ICP预警AIS机械开通术后患者实施DC的AUC为0.893(95%CI为0.816~0.971),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9.5、89.1%、80.0%、0.691、0.872和0.828;PI预警患者实施DC的AUC为0.833(95%CI为0.734~0.931),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34.0、85.4%、71.4%、0.574、0.827和0.792。3、HT组与NHT组患者相比,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术后收缩压水平、基线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取栓大于3次的比例、基线侧枝循环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T组PI显著高于NHT组,分别为143.8±13.8、124.9±13.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P=0.009,OR=1.045,95%CI 1.011~1.080)、取栓大于3次(P=0.018,OR=2.754,95%CI 0.729~10.407)、取栓术后收缩压水平(P=0.010,OR=1.063,95%CI 1.015~1.114)和PI(P=0.004,OR=1.151,95%CI 1.045~1.268)为影响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线侧枝循环评分(P=0.007,OR=0.329,95%CI 0.073~1.481)为患者发生HT的影响因素(P<0.01);PI早期诊断HT的AUC为0.844(95%CI为0.725~0.963),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0.5、80.0%、88.5%、0.685、0.632和0.947。结论1、电磁扰动系数监测与有创颅内压监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指导临床监测脑水肿和颅内压的重要手段。2、电磁扰动系数可作为预警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和早期诊断出血转化的有效指标。3、电磁扰动系数可指导下一步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实施无创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时滞差分方程和偏差分方程出现在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种群动力学,化学反应,电子网络,数学物理问题以及微分方程数值方法。近十年来,时滞差分方程和偏差分方程的振动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这一方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断得到丰富,无论是线性问题还是非线性问题都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研究线性和非线性时滞差分方程、偏差分方程和函数方程的振动性、正解的存在性、渐近性和分类。本
千百年来,人们对一些有着令人着迷的奇特发光现象的天然矿石始终怀着执着的追求,将这些发光矿石称为“宝石”,以拥有并缀饰着它们来显耀自身的身价。这种对发光矿石的膜拜促进了人们对发光材料的认识、加工和研究。随着发光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开发具有特定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成为可能。稀土化合物材料作为其中研究最广、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曾是材料学和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材料的纳米化使材
由于制备工艺和技术的进步,近十年来纳米结构材料特别是低维纳米结构材料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进展。使用不同的合成方法,人们能够制备出团簇、纤维、薄膜、涂层、粉末以及块体等形式的纳米结构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在零维到三维方向受到约束,一般限制在100nm的尺度范围之内。其原子结构显然不同于无序的玻璃和有序的晶体,界面原子所占比例非常大,可以达到550%。在这些材料中可以观察到一些奇异的物理和力学新效应如小尺
~~
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下,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开始不断向上攀升。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然而,房地产价格不合理的涨幅则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引导房地产市场在合理有序的轨道上发展,我国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多个因素着手,对症下药。本文在对房
背景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后遗症,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回归社会能力。静息态fMRI研究表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以及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在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起到极其重要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以
背景2019年,国际尿控协会(ICS)更新了夜尿症的定义,是指个人在主要睡眠期间(醒来排尿,然后继续睡觉或希望继续睡觉)排尿的次数。目前国际上缺乏关于夜尿症对年轻人影响的研究的文献报道,缺乏大样本的年轻人夜尿症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本研究选择大学生进行大样本的夜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大陆青年夜尿症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夜尿症引起睡眠障碍和日间认知功能障碍的
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已成为一个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是患者多次入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在治疗方面进展甚微。近年来,指南推荐正性肌力药物和中医药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有研究发现米力农与心脉隆注射液能在药理上通过不同机制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全身血管等,在短期内快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cutely decompensated chron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快速诊断AMI,并减缓其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外周血微小RNA(Micro RNA,miRNA)可能作为AMI诊断和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参与AMI的生理病理过程。然miRNA能否作为诊断AMI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前期研究发现let-7c-5p与环
背景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病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最高,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在梗死区或者梗死血管供血的区域会发生出血,被称为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出血性转化在脑梗死确诊患者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达10%~40%。出血性转化的高峰时期多发生于脑梗死后的36小时~2周内,目前头部CT和MRI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