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药用资源的利用多限于根部,黄芪茎叶却被大量地废弃,造成了中药资源的严重浪费。本试验利用分离于鸡肠道的非解乳糖链球菌FGM、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FGM,分别对黄芪根、茎、叶进行了发酵处理,比较了不同菌株发酵对黄芪根、茎、叶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皂苷和黄芪多糖提取影响,旨在为黄芪茎、叶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采用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对黄芪的根、茎、叶进行了发酵处理,通过发酵前后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皂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变化,分析了发酵对黄芪的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根、一年生茎、两年生茎、一年生叶、两年生叶发酵后,多糖和总皂苷均有增加,多糖增率依次为177.46%、227.27%、207.11%、170.61%、182.28%;皂苷增率依次为68.50%、55.91%、55.71%、40.93%、46.13%;黄芪根、一年生茎、两年生茎中总黄酮也有增加,增率依次为55.67%、33.68%、30.04%,而黄芪叶中该成分呈下降趋势。提示: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发酵,可提高黄芪根和茎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皂苷、黄酮的提取率。(2)采用两步发酵法,即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黄芪根、茎、叶先进行固体发酵处理,再利用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对固体发酵水提取物进行二次发酵。结果显示:黄芪根、一年生茎、两年生茎、一年生叶、两年生叶发酵后,多糖的含量有所增加,多糖增率依次为93.41%、156.05%、132.51%、123.81%、121.63%。提示:此法虽然可提高发酵产物中粗多糖的含量,但其对多糖的提升作用并不及采用单一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发酵,这可能与第一步发酵时黄芪多糖的不完全提取有关,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3)开展了非解乳糖链球菌FGM菌株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中试放大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菌株复苏后传至第4代、培养时间为6-8 h左右进行接种大罐发酵,温度为39℃、接菌量为5%、pH值为5.4、发酵时间为48 h时,黄芪多糖的增率可保持在240%左右。提示:采用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发酵黄芪根,可显著提高黄芪多糖的含量。(4)采用非解乳糖链球菌FGM菌发酵黄芪,追踪了0-72 h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和黄芪多糖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细菌数量在0-36 h逐渐增加,在36 h后逐渐减少;多糖浓度在0-24 h先增加后减少,在24-48 h逐渐增加,48 h后逐渐降低。提示:细菌在增值阶段首先利用了发酵液中的部分糖成分使得糖浓度有所降低;进而通过细菌释放的相关纤维素酶作用,提高了发酵产物中粗多糖的浓度。这为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发酵黄芪的产糖机理、提高黄芪多糖的产量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