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现有的飞行方式中(固定翼飞行、旋翼飞行和扑翼飞行),扑翼飞行是最完美的飞行方式,自然界的飞行生物都采用扑翼飞行模式。扑翼飞行主要利用双翅的上下扑动产生气动力(升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的飞行方式中(固定翼飞行、旋翼飞行和扑翼飞行),扑翼飞行是最完美的飞行方式,自然界的飞行生物都采用扑翼飞行模式。扑翼飞行主要利用双翅的上下扑动产生气动力(升力和推力),在空中飞行具有灵活性高,飞行效率高,无需起飞、降落跑道等特点。仿生扑翼飞行器设计灵感来自于大自然飞行生物的扑翼飞行模式,其自身是集微机电系统、微控制系统、新型材料等多种前沿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微小飞行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红嘴鸥为仿生设计蓝本,设计出具有高效飞行能力的仿生扑翼飞行器。首先,阅读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仿生扑翼飞行器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当前扑翼机研究的热点方向和飞行性能所到达的技术程度。从参考文献中,发现目前扑翼机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炼出自己研究的内容,并确定研究的意义与目标。然后,参考仿生学原理,全面解析了自然界鸟类飞行所具备的结构特征。观察自然界鸟类飞行,总结出其飞行产生高升力机理,提出减重、增升、减阻、节能是确保高效飞行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以红嘴鸥为仿生设计蓝本,对仿生扑翼飞行器进行了总体设计。主要包含运动机构设计、双翅参数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整体外观蒙皮设计。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运动机构有:扑动机构、外翼折叠机构和尾翼摆动机构。扑动机构采用多连杆多自由度设计,可以更好仿生鸟类翼尖“8”字型运动轨迹,从而使仿生扑翼飞行器飞行中获得更多的升力和推力。在各个运动机构设计中,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和ADMAS虚拟样机仿生软件对其运动机构优化仿真分析。经过仿真优化后,其运动机构的扑动规律能更好的模拟鸟翼真实的扑动形态。最后,根据仿真优化后的设计尺寸,完善仿生扑翼飞行器的三维模型。并对整体仿生扑翼飞行器进行结构骨架减重设计和蒙皮外观设计,为后期实物样机制作提供一定依据。
其他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梗死、出血、肿瘤、炎症、外伤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从而造成持久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最常见
摘 要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抗菌药物AWaRe分级目录分析我国157家三级综合医院2018年度所用抗菌药物品种情况,发现我国157家三级综合医院共使用了135种抗菌药物,其中根据AWaRe分级目录归属可用级、慎用级、备用级、不推荐使用和未列入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分别为29、64、6、13和23种。各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在18 ~ 57种间,其中归属可用级、慎用级、备用级、不推荐使用和未列入目录的抗
目的:评价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前对新入科护士的带教培训形式和内容讨论较多,但对培训结束后的考核内容、考核质量,考核评价等资料较少。2009年以来,对新入科护士的带教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护士拿到护士执业证,或完成规定的培训时段后,制定了贴近临床的6个方面的考核,对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科室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价,上报护理部,确定并批准该护士是否能按期独立上岗。通过对新护士近3年的考核实施,我院新入科护士独立上岗后,其临床护理执
近年来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翼状胬肉,明显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取材方便,不需要特殊保存设备和技术操作,易掌握,便于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该手术治疗翼状胬肉40例46眼。经6~30个月(平均20个月)追踪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翼状胬肉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40例46眼,男16
摘 要 目的:抢救患儿,纠正休克,烧伤休克期补液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周围循环、口唇颜色、肢端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等指标,及时了解患儿复苏情况,严格执行补液计划,调整补液量及速度,穿刺固定可靠,穿刺部位选在远离烧伤创面并尽量避开关节处,适当约束四肢,防止针头或插管脱出,精确计算输液量及种类,防止输液过量引起肺水肿及脑水肿或心衰的发生。加强输液通道管理,做好健康宣教以取得患
目的:研究影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收治孕产妇60例,如孕妇将胎儿分娩出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达到或多于400ml,或分娩后24小时内,内出血量达到或多于500ml,则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所以患儿均经门诊散瞳检影,确诊为弱视后,戴镜、遮盖、增视训练、手-眼综合训练、药物治疗,随访5年。结果:90例,142眼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