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翼状胬肉,明显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取材方便,不需要特殊保存设备和技术操作,易掌握,便于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该手术治疗翼状胬肉40例46眼。经6~30个月(平均20个月)追踪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翼状胬肉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40例46眼,男16例18眼,女24例28眼;年龄30~69岁,平均42岁;右眼16例,左眼18例,双眼6例;6眼为1~2次手术后的复发病例。职业:12例为农村户外工作者,2例为干部,1例为教师,其他职业5例。本组翼状胬肉均为病变侵犯角膜范围较大,所以病例在院外长期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所有病例均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手术指征:①侵犯视轴而影响视力;②引起散光;③发生复视;④炎症反复发作;⑤形态异常;⑥美容要求。
手术禁忌证:①严重的干眼病;②眼前急性炎症;③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手术方法:①手术器械:手术器械采用无菌碳钢手术尖刀片;②手术步骤:翼状胬肉切除及巩膜暴露(逆行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用20%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在距角膜缘3~4mm处胬肉体部分作结膜切口,在胬肉组织上下缘各1mm处明确切除范围,分离切口处鼻侧胬肉体部。然后用刀片由角膜缘开始,在胬肉组织与角膜Bowman`s层间作钝性分离至头部,最后从胬肉体部切除。角膜及巩膜创面作彻底钝性刮除,纤维血管组织清除干净,暴露巩膜创面6~8mm。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片取至上方或下方角膜缘)首先在角膜缘做两条放射切口,其长度和宽度根据巩膜植床大小而定。分离结膜上皮或结膜下筋膜组织,在上方角膜缘内0.5~1mm处做切口,形成带角膜缘的结膜瓣。剪下结膜瓣,并覆盖于结膜植床,注意结膜的正反面和角膜缘的对合。以10/0尼龙线缝合固定在植床,四角分别与周边结膜缝合并带浅层巩膜以良好固定,四角之间视对合情况再作间断或连续缝合,冲洗结膜瓣下积血及残留物,使之平整贴附。
术后处理:术后结膜瓣囊涂泰利必妥眼药膏,术眼加压包扎,每天换药,包眼3~5天后,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示角膜上皮愈合,开放术眼,改以典必殊或帕利百眼液与贝复舒眼液交替使用滴眼,12~14天拆线。每次检查视力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结膜植片生长存活情况以及有无翼状胬肉复发等。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术眼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记录有效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变化采用自身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由于缝线固定移植片,所以术后病人早期刺激症状明显,估计与缝线有关,术后1~3天观察移植片呈苍白、缺血状态,3天后移植片周围毛细血管建立,可见移植片红润、充血、水肿明显,基底与植床炎性粘连1周后移植片水肿消除,紧密贴附移植床愈合。12~14天拆线后,患者刺激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后结膜充血消除,移植片平整光滑与周围融合成一整体,角膜缘处干细胞生发透明的角膜上皮,角膜创面由透明的上皮代替,无新生血管及结膜增生组织侵入。术后患者恢复满意,仅有2眼复发,此2眼术前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本组患者术眼术前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0.6,中位数为0.25;术后1个月视力为指数/眼前~1.2,中位数为0.7,其中38眼视力明显提高(提高2行或2行以上),有7眼视力无变化,1眼因白内障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术前、术后视力变化采用自身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方法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25,P<0.01)。
讨 论
翼状胬肉的治疗也包括非手术治疗,长期佩戴防护眼镜,可能会降低翼状胬肉的发生率,甾体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抗代谢药物对阻止翼状胬肉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用于眼表面重建术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①角膜缘上皮有10层以上细胞构成,有VOGT栅栏区,其基底细胞存在于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源泉。其细胞表现型介于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之间,由角膜缘再生的角膜上皮形态与角膜上皮一致。②用自体的角膜缘组织替换受损或功能不全的角膜缘组织,通过供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
单纯翼状胬肉的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覆盖术切除病变,不能解决角膜缘功能障碍,新生上皮来源于移植的结膜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角膜化是十分困难的。新鲜羊膜移植及角膜板层移植对降低术后复发率虽然比较起来,相对很理想,但材料来源困难限制了这种手术方法的广泛开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祛除病变、恢复角膜缘功能,阻碍新生血管侵入,且能降低复发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取材十分容易且方便,不需保存及转移,术中即取即用,术后无排斥反应。因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不仅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恢复创面解剖结构,重建干细胞功能,而且取材方便、安全,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术后复发的概率,提高了视力,尤其对复发病例,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翼状胬肉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40例46眼,男16例18眼,女24例28眼;年龄30~69岁,平均42岁;右眼16例,左眼18例,双眼6例;6眼为1~2次手术后的复发病例。职业:12例为农村户外工作者,2例为干部,1例为教师,其他职业5例。本组翼状胬肉均为病变侵犯角膜范围较大,所以病例在院外长期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所有病例均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手术指征:①侵犯视轴而影响视力;②引起散光;③发生复视;④炎症反复发作;⑤形态异常;⑥美容要求。
手术禁忌证:①严重的干眼病;②眼前急性炎症;③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手术方法:①手术器械:手术器械采用无菌碳钢手术尖刀片;②手术步骤:翼状胬肉切除及巩膜暴露(逆行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用20%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在距角膜缘3~4mm处胬肉体部分作结膜切口,在胬肉组织上下缘各1mm处明确切除范围,分离切口处鼻侧胬肉体部。然后用刀片由角膜缘开始,在胬肉组织与角膜Bowman`s层间作钝性分离至头部,最后从胬肉体部切除。角膜及巩膜创面作彻底钝性刮除,纤维血管组织清除干净,暴露巩膜创面6~8mm。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片取至上方或下方角膜缘)首先在角膜缘做两条放射切口,其长度和宽度根据巩膜植床大小而定。分离结膜上皮或结膜下筋膜组织,在上方角膜缘内0.5~1mm处做切口,形成带角膜缘的结膜瓣。剪下结膜瓣,并覆盖于结膜植床,注意结膜的正反面和角膜缘的对合。以10/0尼龙线缝合固定在植床,四角分别与周边结膜缝合并带浅层巩膜以良好固定,四角之间视对合情况再作间断或连续缝合,冲洗结膜瓣下积血及残留物,使之平整贴附。
术后处理:术后结膜瓣囊涂泰利必妥眼药膏,术眼加压包扎,每天换药,包眼3~5天后,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示角膜上皮愈合,开放术眼,改以典必殊或帕利百眼液与贝复舒眼液交替使用滴眼,12~14天拆线。每次检查视力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结膜植片生长存活情况以及有无翼状胬肉复发等。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术眼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记录有效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变化采用自身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由于缝线固定移植片,所以术后病人早期刺激症状明显,估计与缝线有关,术后1~3天观察移植片呈苍白、缺血状态,3天后移植片周围毛细血管建立,可见移植片红润、充血、水肿明显,基底与植床炎性粘连1周后移植片水肿消除,紧密贴附移植床愈合。12~14天拆线后,患者刺激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后结膜充血消除,移植片平整光滑与周围融合成一整体,角膜缘处干细胞生发透明的角膜上皮,角膜创面由透明的上皮代替,无新生血管及结膜增生组织侵入。术后患者恢复满意,仅有2眼复发,此2眼术前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本组患者术眼术前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0.6,中位数为0.25;术后1个月视力为指数/眼前~1.2,中位数为0.7,其中38眼视力明显提高(提高2行或2行以上),有7眼视力无变化,1眼因白内障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术前、术后视力变化采用自身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方法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25,P<0.01)。
讨 论
翼状胬肉的治疗也包括非手术治疗,长期佩戴防护眼镜,可能会降低翼状胬肉的发生率,甾体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抗代谢药物对阻止翼状胬肉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用于眼表面重建术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①角膜缘上皮有10层以上细胞构成,有VOGT栅栏区,其基底细胞存在于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源泉。其细胞表现型介于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之间,由角膜缘再生的角膜上皮形态与角膜上皮一致。②用自体的角膜缘组织替换受损或功能不全的角膜缘组织,通过供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
单纯翼状胬肉的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覆盖术切除病变,不能解决角膜缘功能障碍,新生上皮来源于移植的结膜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角膜化是十分困难的。新鲜羊膜移植及角膜板层移植对降低术后复发率虽然比较起来,相对很理想,但材料来源困难限制了这种手术方法的广泛开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祛除病变、恢复角膜缘功能,阻碍新生血管侵入,且能降低复发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取材十分容易且方便,不需保存及转移,术中即取即用,术后无排斥反应。因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不仅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恢复创面解剖结构,重建干细胞功能,而且取材方便、安全,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术后复发的概率,提高了视力,尤其对复发病例,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