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重大公案之一,其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或者是与此相关的历史记载模糊不清;或者是某些文献被认为难以凭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系列战国两汉简帛的出土强烈冲击了学界许多沿袭已久的认识,为推动孔老关系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长期以来,《孔子家语》被视作典型的伪书,其中的部分孔子思想言论和有关孔老关系的记载也被认为是魏晋时期道家思想的产物。在出土简帛中,西汉时的《儒家者言》与今本《孔子家语》十分类似,引发了学界对魏王肃伪造《孔子家语》成说的重新思考。当代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今本《孔子家语》的历史真实性,今本《孔子家语》作为先秦史料的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因此,考察《孔子家语》的源流,解读《孔子家语》的思想,对于推进孔老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战国中期的竹简本《老子》并没有传世本中与儒家针锋相对的思想,这更是举世震惊!因此,重新探索早期儒道关系已经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在借鉴前贤时哲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孔子家语》的源流和历史上有关孔老关系的记载,论证了今本《孔子家语》流传以及孔老相见的历史真实性;以传世文献结合出土文献,深入比较了孔子和老子的天道观及政治思想,本文认为: 春秋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由神权主义向人文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处于文化转型期的孔子与老子立足传统文化又摆脱天命神权观念,形成了以天道观为核心的自然哲学,以新的形式和内涵继承了商周天人合一的思维路向。孔、老两位大师以“救世”为己任,针对所谓“礼崩乐坏”的现实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变革构想。出于天道观的不同,两人的政治改革方案判然有别:孔子立足传统文化,力求“损益”而“百世可知”;老子则对现实政治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主张“返朴归真”。两人都怀有“无为”的理想社会蓝图,但具体实现方式和内容差异显著;出于天道观的相似,两人的思想特征又存在某些相似性,如对“无为”、“圣人”的推崇。思维方法上的相似反映了他们对早期文化的传承及春秋的时代特点,但相似毕竟不是相同,形式上相同的概念,其思想实质常常是不同的。 孔子与老子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生存智慧,他们的修身论与政治思想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老子的修身思想并不能理解为庄子式的出世思想,从根本上说,孔、老二人的修身论都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因此,出世与入世并不是孔、老异路的标志。 总之,由于存在共同的文化渊源,因而孔、老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但另一方面,孔、老二人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的思维理路和价值标准,从而开创了儒家与道家两个不同的学派。
其他文献
为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获证单位和授权机构的监督,督促其持续满足许可或授权条件,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将于2012年8月初至11月底组织开展部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获证单位和授权机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将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标本、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POT1的表达进行比较,并研究其与端粒长度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胶质瘤中端粒长度的调控机制、
函数概念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难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职学生对函数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本研究选择102名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函数概念的发展
李渔这个人,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特殊的生活领域里的复杂存在。他既有附势趋炎的一面,又有违世逆俗的一面,而无论那一方面都根据自己的独特才能采取着独特的方式。本文将以
本论文先对比分析了目前处理历时不确定型网络计划的几种常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概率理论建立起来的。由于,工作的历时和分布都是人主观估计的,因此,工作历时的概率分布假设不
权利时代的到来使得纳税人权利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面对国外比较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中国应当转变税收理念,重构纳税人权利保障体系,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契约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作用下,为当前各个阶段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所受到的多元文化影响态势愈演愈烈。体育专业学生的
文章分析了区域文创赋能的概念及内涵,强调其对于新产业、新城乡、新场景的积极影响,就新时代背景下设计的主体责任展开了设计文化的价值探究,认为设计在区域文创赋能体系中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不断,饥饿与苦难丛生,深深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现代文学从各个方面真实形象地刻画了哀鸿遍野、饿殍塞途的社会现实,对自然灾害下的经济与民生、人与自然、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