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与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复发率等指标,来评估GEM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膀胱灌注药物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或诊断为T2a期膀胱癌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接受膀胱腔内灌注化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按照灌注药物的不同分为GEM和HCPT两组,每组再根据危险度的不同分为中危、高危和T2a期三个层次。其中GEM组有患者80例,术后给予GEM 1200m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HCPT组有患者40例,术后给予HCPT 30m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术后观察随访1年,依据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的病理结果确定肿瘤的复发(或进展)时间,将灌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依据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每个危险度层次的肿瘤复发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以及量化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χ2检验分析比较;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肿瘤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period,RFSP)并进行对数秩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结果:120例患者术后1年总复发率为19.17%,其中GEM组膀胱癌复发率为13.75%,HCPT组为30.00%,GEM组复发率显著低于HCPT组(P<0.05)。两组各危险度分层复发率对比显示,两组中危复发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高危患者中,GEM组复发率为18.42%,HCPT组为52.94%;入组的复发患者中,GEM组再复发率为19.05%,HCPT组为60.00%,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全部7例T2a期患者1年内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GEM组和HCPT组进展率(6.25%和7.50%)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肿瘤RFSP分别为11.61±0.16个月和10.98±0.38个月,GEM组RFSP高于HCPT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75%和30.00%;其中,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8.75%和22.50%;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7.50%,结果显示1年内两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M膀胱腔内灌注预防NMIBC术后复发疗效好,尤其对于高危或复发的患者,其疗效优于HCPT,而两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