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荚黄芪[Astrag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为大宗中药品种,为补气固表之圣药,国内外对黄芪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药理药化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种子的生理生化活性及生态特性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对膜荚黄芪种子的采收期和贮藏方法、破除种子硬实方法、种子萌发生态条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活性变化以及种子内源抑制性物质的化感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膜荚黄芪种子的采收期和贮藏方法的研究中,通过不同采收时间采收黄芪种子以及采用不同方法贮藏黄芪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较大。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黄芪种子硬实率高,发芽率低。种子成熟期气候凉爽的条件下,则种子硬实率降低,发芽率提高。因此,选择种子成熟期气候较凉爽的地区采种黄芪较为理想。秋季于黄芪果荚由白渐变黄,种子变褐时采集种荚,其种子硬实率低,发芽率高。采收黄芪的黄干果荚,种子籽粒饱满干燥,易于保存。长时间保存黄芪种子以低温(0~4℃)干藏效果较好,或是保存在0℃以下干燥的仓库中越冬亦可保证种子质量。 通过对黄芪种皮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黄芪种皮中具有角质层和排列紧密的栅栏状细胞,影响黄芪种子吸水,使种子产生硬实现象。本文通过温水浸种法、物理法、化学法等方法破除黄芪种子硬实现象。结果表明:浓度为98%的浓硫酸处理黄芪硬实种子30min的效果最好,硬实率较低,发芽率较高。砂磨法、刀切法等物理方法也可起到较好的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但在生产中以30℃~50℃的温水浸种24h最为适用。 通过室内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黄芪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种子的发芽率高,硬实率低,幼苗生长健壮。黄芪种子萌发对光照的要求较低,但浅播黄芪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后快速接受光照,促进萌发生长。春播、秋播黄芪种子均有较好的出苗率。夏季温度较高,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播黄芪种子亦能提高黄芪种子的发芽率。使用浓度为300g/L的PEG渗透处理黄芪种子48h,可较好的促进黄芪种子发芽生长。 不同生态条件下黄芪种子生理生化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种子在20℃~25℃的条件下萌发生长,细胞膜的渗透率最低,抗逆性能力提高的最快。另外,黄芪种子在温度条件为20℃~25℃,正常光照的条件下生理活动最活跃,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及丙二醛含量最低,即黄芪种子抗逆性最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