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尔舒组方是由《伤寒论》中的四逆散、茵陈蒿汤和《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枳术丸三个经典古方化裁而成,曾作为院内制剂(合剂)在临床上使用二十余年,处方组成合理、保肝降酶疗效佳,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疏肝健脾、清化湿热之效,对急慢性肝炎、肝郁脾虚、湿热雍结证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作用。由于合剂存在久置易变质、携带不方便等缺点,另外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无论从剂型还是口感上对于患者来说都不易接受。本课题通过富集纯化肝尔舒的有效部位群,将其开发成缓释胶囊,具有给药次数少、给药间隔时间长、病人的依从性好等优势,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肝尔舒缓释胶囊属于六类中药新药,是由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共四个有效部位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前期工作中已经完成各有效部位富集纯化、药效部位筛选及成型工艺的优化工作。本论文按照六类新药的要求,首先对肝尔舒的药效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同时也对该制剂的体内和体外释放特性做了相关评价,并初步完成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和稳定性考察,对确保该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提供充足保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药效学研究 观察肝尔舒对多种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同时考察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尔舒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表现出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升高GSH-Px活性,还可降低肝脏指数和病理学评分;对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也可降低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A、A/G、SOD、GSH-Px,同时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此外还可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学评分;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中可见药物能降低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升高A和A/G,并降低免疫学肝损伤病理评分;在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实验中,未见到肝尔舒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肝尔舒的肝损伤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途径而发挥的,而非免疫调节途径。因此该药物更加适宜于扭转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起到降酶保肝的对症治疗作用。此外,肝尔舒对大鼠有短暂的促进胆汁生成和排泄的作用,进而调节代谢,保护肝脏功能,也表明有利于胆石症、胆囊炎的辅助治疗。2.缓释评价研究 体外释放特性的评价采用桨法,在温度为37±0.5℃、转速为75r·min-1、释放介质为蒸馏水的条件下,分别以单体有效成分柚皮苷和有效部位总黄酮为指标,比较普通胶囊与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探讨缓释胶囊的释药机制。结果显示,普通胶囊中总黄酮和柚皮苷的累积释放均在1h达到90%以上,而在缓释胶囊中,所选两个指标的释放均较为平缓,在12h的累积释药百分率均达到90%以上,符合缓释要求。同时对其释药模式考察,初步判断该制剂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体内评价采用的是血药浓度法,以柚皮素为指标,测定缓释胶囊与普通胶囊在Beagle犬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通过比较普通胶囊与缓释胶囊的半衰期、达峰浓度、体内滞留时间、表观分布容积等药动学参数,证明缓释胶囊半衰期延长2.4h,体内滞留时间延长,Cmax减小,Tmax延长,进而初步评价了肝尔舒缓释胶囊的体内缓释特性。3.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TLC法对肝尔舒缓释胶囊中所含垂盆草、枳壳、白芍、延胡索、茵陈5味药进行了鉴别,多次试验显示重现性良好。在含量测定中,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所有方法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同时,按现行药典有关规定,对本品的水分、粒度分布、装量差异、释放度等检查进行检查,均符合规定。最后初步建立了肝尔舒缓释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4.初步稳定性考察 按《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采用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法,连续6个月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水分、粒度分布、体外释放度、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本品质量基本稳定。据稳定性考察结果,暂定本品有效期为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