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染病医院设计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新型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了深受公众关注的事件,中国对传染病医院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但目前中国传染病医院建设尚未有针对新形式制定具体明确的新建设规范,传染病门诊、住院部的建设仍处于探索的阶段.该文尝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一套适合当前中国国情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需要的传染病医院设计的方法.该文共有六章,共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传染病医院设计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中国当前传染病医院建设的现状,提出存在问题,并阐述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是该文的重点.分析了传染病医院设计的三个主要方面:总体规划设计、门诊部设计和住院部设计,着重研究传染病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的特点.在总体规划设计方面,研究了传染病医院建设基地选择的适合条件,提出洁污分区、清污分流、依法排放的规划布局原则.在门诊部方面,从区域划分、平面组合形式和流线组织等三个方面对门诊部的平面布局作出研究,并探讨适合传染病门诊特点的门诊大厅、诊室和候诊空间的形式.在住院部方面,对接触传染、虫媒传染和空气传染等三类不同传染病房的设计要点作比较和分析,尤其着重于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传染病类型的病房在分区、隔离、通风等方面的要求,并探讨适合作为传染病护理单元的平面形式.第三部分(第六章)是实例分析.通过介绍北京小汤山医院二部、中日友好医院改造工程和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初步方案这三个例子,对前文理论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论证.该论文是对中国传染病医院设计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设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医院设计的方法有所帮助;对推动中国传染病医院的发展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住区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住区交通体系作为构成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协调居民出行需求、形成良好交通环境、保障住区环境质
道教建筑随道教的形成而出现,并随宗教礼仪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而逐步完备。中国的道教建筑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世俗建筑的形式,亦为世俗建筑提供和积累不少新颖设计、布局、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环境对高新区来讲,是保持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必要的宏观背景。在高新区内,应使环境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以更好的适应高新区创新氛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
城中村问题是每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城市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广州这类城市化进程飞速而又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城中村的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尤显严峻.作者结合广州市黄埔村历史
城市规划实施监控,与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一道,属于城市规划行政的基本工作内容.19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内地各城市均建立了城市规划实施监控队伍,
水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资源,支撑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水体公园是以水立园,包含一定比重的滨水区域,担负完整职能的城市公园。量化上,公园总面积不小于10公顷,且成片面
租界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的形成反映了城市的历史轨迹的演变与发展。租界建筑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成为城市特色与魅力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租界区也在发生着巨
中庭,因其丰富的空间形态、优越的采光条件以及对自然元素的引用,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空间的特殊性,使中庭热环境的设计与控制相较于普通建筑空间更为复杂,其
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以来,“国际式”建筑的泛滥、对于城市空间和谐性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建筑场所的迷失,人们对于具有“归属感”建筑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而欧氏几何原理与建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