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发球是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击球技术。尽管发球是完全由运动员自己控制的,但它是由上下肢及躯干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全身协调运动,并不容易掌握和控制。目前系统地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分析并不多。本研究通过对国家队网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的运动学指标分析,以期找到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水平的方法,并为教练员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年底在江门网球训练基地冬训的8名国家网球队女队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站右发球区,大力发球。利用两个200Hz的高速摄像头对运动员进行同步拍摄。利用直接线性转换(DLT)算法对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数据处理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迅解析系统对运动学指标进行解析,应用Qtools、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根据国家网球队教练的评价,每名运动员取三个好球中质量最好的一次进行解析。所得数字化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结果:8名运动员抛球离手时,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平均为6.33ms-1,同时还具有0.24 ms-1前后方向以及0.23 ms-1左右方向上的速度。抛球高度平均为3.67m,最高点到击球点落差平均为1.10m。部分运动员在引拍结束时,重心完全压在非持拍侧腿上,造成腿部蹬地不充分。球拍后引时,膝关节最小角度分别为持拍侧91.35°、非持拍侧104.64°。“搔背”动作完成时,拍头均低于重心,平均落差为0.21m。击球后平均球速为42.64ms-1,击球点高度平均为2.57m,为身高的1.52倍,都较为理想。由发球过程中各关节最大角速度出现的时间顺序为:髋——膝——踝——躯干——肩——肘——肩——腕。结论:1)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时抛球较高,建议降低抛球高度。2)相对于FB技术,FU技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幅度的躯干扭转角度。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缓冲技术。3)缓冲结束时刻,部分运动员存在过度顶髋的现象。这造成下肢发力不充分,最终导致球速下降。建议在此时刻保证重心投影位于在两腿之间。4)“搔背”动作是典型的超越器械动作,下肢的充分蹬伸是此动作完成质量的保证。因此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下肢的爆发力训练。5)髋是整个挥拍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关节,而躯干是发球过程中人体动力链传递的枢纽。建议网球运动员加强身体核心区稳定性及肌肉爆发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