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市具有重要功能的地表水体,由于接纳污水量大,污染负荷远大于自净功能,已受到严重污染,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摸清其污染特征及成因,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水磨河已是当务之急。
根据当前水环境质量多种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利用线性内插模式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1986至2003年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六级,采用级别内插的方法提高分辨率,在每一级之间内插10级,将水质标准划分为61级。使用分段线性变换的方法,将历年水磨河不同断面各项指标的监测值进行归一化,计算各断面水质污染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标准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不同断面水环境质量的级别,针对级别的大小对每个年份不同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优劣比较。
计算结果发现水磨河上游搪瓷厂泉断面水质一直较好,但是七纺桥、联丰桥、米泉桥三个断面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均已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功能。采用超标倍数法分析了各断面主要污染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趋势,其中米泉桥断面污染最为严重,水质级别一直高于五级,超标严重的污染物为NH3-N、CODMn、BOD5、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污染物。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对水磨河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H3-N、总磷的排放总量超过了水磨河的环境容量,水磨河的污水量已占总流量的38%,已是一条污水河,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大中型企业废水治理工作,加强对小企业的监督管理,采用“控源导流,清污两制”新举措,完善沿岸的垃圾收集系统,消除垃圾污染,完善区域的排水管网系统,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建立和完善水磨河治理的长效机制,早日使水磨河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