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募捐作为社会活动,社会募捐所涵盖的当事人较多,因此在募捐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众多法律问题。最常见的应属因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而引发的募捐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在慈善法确立的背景下,以公益募捐和公益信托为主的慈善捐赠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为帮助特定对象的私益社会募捐却迟迟没有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学术界对社会募捐的性质和社会募捐剩余财产的归属存在一定争议,在司法实务方面各个法院根据适用的法律不一致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所以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社会募捐剩余财产概述,该部分先是通过对社会募捐的含义、分类,特征流程等方式阐明了社会募捐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进行了界定。同时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的规模做出了一定阐释,社会募捐剩余财产所涉数额日益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此部分为解决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的问题做出铺垫。本文的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司法实务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现行立法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没有十分明确的适用规则,物权法、合同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慈善法对确定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都存在其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法院的因为所参照的法律不同判决结果也各不相同,“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本文的第三部分则是在分析学术界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的各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观点。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主要存在返还捐赠人,归属受益人和用于其他相似用途这三种不同观点,这三种观点又以不同的学说作为理论支撑。如有的学者将社会募捐认定为一般赠与合同中,按照赠与合同的规定募捐剩余财产应当归属受赠人,即社会募捐受益人。而另有学者提出附条件赠与合同说,此学说认为社会募捐因为捐赠事由消失而出现剩余财产的情形属于附条件赠与合同中所附条件不能成就的情况,募捐剩余财产应当返还捐赠人。本文第三部分对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的不同学说进行评析之后提出了本文的观点。本文的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的建议。此部分在合同法和信托法中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条文和增加新法律条文的方式对完善我国社会募捐剩余财产归属做出具体的建议。
其他文献
税收负担系税收制度的核心,考察的是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该项指标直接体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政府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有力支点。因此,无论纳税
电子文档和邮件系统是知识共享的主要媒介,但生活中仍有大量场景无法直接使用电子文档,将电子文档打印转变为纸质文档,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阅读和保存的需要。用户打印需求的不连续性、打印设备购买、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都导致了打印设备无法一对一匹配到全体用户,由此催生出提供专业化打印服务的商家,整合设备资源为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传统的快印店打印和共享打印机均存在排队现象明显、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因
前言 P63是P53家族的新成员,二者结构虽然相似,但生物学功能上却有一定的差异。P63基因可编码多种产物,执行转录激活、诱导凋亡等生理功能。P53突变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SBS改性剂掺量下,改性沥青技术性质及相应混合料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剂的添加,能有效改善基质沥青材料的高、低温性能,且随着改性剂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的工作电压和大的能量密度有望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储能电池。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FePO4材料具有原材料广泛、廉价,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
背景与目的 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胆囊癌约占25%,肝外胆管癌约占75%。肝内胆管细胞癌通常包括在肝癌范畴内。根据我国(1986~1998)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胆道恶性肿
在对医院现有临床诊疗技术名称字典库的使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历时一年,梳理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临床诊疗技术名称字典库(即诊断/手术字典库,下文简称临床字典
环交联型聚磷腈是一类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主链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相比于人们所熟知的线型聚磷腈而言,环交联型聚磷腈更易合成,且具有与线型结构相似的生物
当下秘书职业的特征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很多中小企业里的秘书工作与会计、营销等工作不断融合,其"事务"类工作不断增多。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国内很多大企业却要求秘书
道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道路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破坏地质环境为代价,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旦道路工程的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就会导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