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下文称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他的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我们知道,作家的作品不仅可以表明作家的文化观念、价值立场,还能显露出其审美选择。通过研究作家的叙事,可以从中考察出作家的情感倾向。胡赛尼描写的基点是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经历着悲欢离合,彼此之间有爱有伤害,既吸引又抗拒,最终陷入了难以挣脱的家庭伦理困境。此外,生于阿富汗的胡赛尼在小说中始终把自己的祖国放在轴心位置,注重对民族生存境遇的描写,具有鲜明浓厚的移民文学的特征。将移民文化身份置于现代文化的时代视域下进行反思与审视,对探究作家的民族认知和归属意识大有裨益。近几年来,对胡赛尼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和历史层面,缺少从伦理学角度展开的整体性的解读。在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胡赛尼已出版的三部作品出发,在伦理学和叙事学结合的层面上,运用“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两个理论,从伦理意蕴与叙事策略两方面切入,对胡赛尼的创作做一次整体性解读,进一步挖掘胡赛尼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探索出胡赛尼独特的文学伦理观。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以胡赛尼创作的家庭伦理叙事为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放在家庭内部中的几对关系上:父子、母女、夫妻、长幼。通过对这四种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思与追索,胡赛尼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异化”下的伦理困惑和人格迷失,同时也表明了他的人道主义伦理诉求。第二部分是以胡赛尼创作的家国伦理叙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描写小说主人公的突围——游离——回归,胡赛尼展示了他对国族之命运的深切关注。胡赛尼独特的移民身份造就了他“归附”的家国观。考察他作品内容的流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流散作家写作时的复杂心态。第三部分是以胡赛尼创作的叙事策略为研究对象,这一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人物存在的多重轮回、典型事物的隐喻和替罪羊原型的运用。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展开论述,探究胡赛尼游刃有余的叙事技巧和其对叙事伦理强有力的把握。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或讴歌、或鞭挞,胡赛尼于探索中开发叙事的价值,直逼人性的善恶、黑白。第四部分是以胡赛尼创作的叙事视角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平民、移民和儿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多视角转换。平民视角摆明了他的情感立场,移民视角展露了流散人群的处境,儿童视角蕴含了清新气质和命运悲喜,三者结合突显了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胡赛尼以文人情怀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具有启发和引导社会良知的文化意义。最后,总结胡赛尼广博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思考是得益于他的多元文化身份,即职业身份和移民身份。医生身份激发了他的同情心、责任心和正义感,移民身份导致了他的精神“悬挂”和文化认同危机。虽身在美国,但他深情凝望阿富汗,流露出对现状的切肤悲痛和对前景的美好期许。他注重家庭和家国,强调对人物关系的多维考察,于平凡的叙事中挖掘出普遍人性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