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胚胎干细胞在1998年首次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的自我更新并保持分化成三胚层所有细胞形式的多能性,由于这种特性胚胎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对于细胞治疗很有前景的资源。然而它的应用缺面临着一系列移植免疫排斥的问题。而表达在细胞表面的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是引起抑制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presentation1,TAP1)和TAP相关糖蛋白(TAP-associated glycoprotein,TAPBP)在调控MHCⅠ的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技术分别产生TAP1和TAPBP缺失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的多能性,核型及分化能力,但是和野生型比较,MHCⅠ在这些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免疫原性都明显降低。本研究为将来的移植治疗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具有多能性的低免疫原性供体细胞奠定基础。 实验结果: 1.产生TAP1基因敲除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并验证其免疫原性降低,同时具有同野生型一样的多能性及分化能力。将特异性识别TAP1的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中,药杀筛选后,得到3个单敲细胞系,5个双敲细胞系,在细胞水平的打靶效率为27.1%,以双等位基因敲除的细胞系TAP1-16,单等位基因敲除细胞系TAP1-13,通过免疫染色、RT-PCR、畸胎瘤等方法验证其多能性完整,并利用检测MHCⅠ在其细胞表面的表达比野生型有大幅度降低,IFN-γ诱导后上调幅度很小,通过小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发现TAP1-13及TAP1-16细胞系引起的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总数相较于野生型有显著性降低。 2.产生TAPBP基因敲除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并验证其免疫原性降低,同时具有同野生型一样的多能性及分化能力。将特异性识别TAPBP的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中,药杀筛选后,得到12个单敲细胞系,5个双敲细胞系,在细胞水平的打靶效率分别为33.3%,以两个双等位基因敲除的细胞系TAPBP-11,单等位基因敲除细胞系TAPBP-13,通过免疫染色、RT-PCR、畸胎瘤等方法验证其多能性完整,并利用检测MHCⅠ在其细胞表面的表达比野生型有大幅度降低,IFN-γ诱导后虽有上调,但依然很大程度上低于野生型细胞的表达量,通过小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发现TAPBP-11细胞系引起的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总数相较于野生型有显著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