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Straumann种植体差别角度基台在前牙区应用3年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3-01到2015-10于齐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前牙缺失,接受种植修复病人56位,共计77颗Straumann种植体,植入后全部完成固定修复。跟踪病例,根据基台使用情况分组。随访期为3年,患者植入种植牙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三年,按时复诊,复诊患者由两位指定医生负责记录临床结果。分2组记数分析机械并发症在患者种植义齿上的发生情况,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形况通过牙齿X线咬合片拍摄记录,差异角度基台3年累积存留率用寿命表法计量,前牙区修复后的软组织评价凭借的指标为PES指数。所有数据的统计工作由SPSS17.0软件包完成。结果:累计存留率方面,15°和20°基台为96.4%,0°基台组全部存留。观察期内,记录1颗20°基台在修复后半年脱落。机械并发症方面,3年累计,总体9.1%,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10.7%,其中,修复体崩瓷3例,上部修复体松动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机械并发症、骨吸收情况、存留率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两组在修复后1年内的PES指数皆逐年递增,其红色美学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牙龈美学变化较小(P>0.05)。6个月、1年、两年、3年返院观察结果表明,15°和20°基台的PES评分皆较0°基台组低。结论:角度基台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直角基台组无差异,可以基本保证恢复缺牙区功能,短期内种植体存留率良好。直角基台组的软组织美学修复效果较15°和20°的角度基台更好。临床上,应结合患牙缺失原因,预留牙槽骨骨量,患者缺牙区临床美学评估情况,制定适合的手术方案。由于本实验观察时间较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