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

被引量 : 81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语文文本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文本解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理阐释等方法,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发现了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梳理1949年以来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状况,归纳出建国后语文文本解读的三种形态,分析出三种形态的基本特点和出现的偏差,总结出三种形态共同的教育影响是学生自我的扭曲。通过对古今中外语文文本解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凸显学生自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为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提供历史和比较的佐证。然后通过对内部机理的分析,确证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最后从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从研究缘起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问题与基本假设、概念约定、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等方面来介绍论文的基本情况。第二章,疏离自我:1949年后语文文本解读的实然状况。本章主要对语文文本解读进行历史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实然语文文本解读的状况进行历史的梳理,将其归纳为建国初政治教化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新时期知识能力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和新世纪人文素养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三种形态,并对每种形态的解读从目的、内容、方法和解读影响这几个维度展开分析阐述。建国初政治教化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在解读目的上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旨归,在解读内容上以挖掘主题思想为中心,在解读方法上以社会学、文章学文本解读法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这种解读将学生塑造为一种丧失了自我个性的“社会人”;新时期知识能力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在解读目的上以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为指向,在解读内容上以解析文本形式为中心,在解读方法上以文章学、语义学文本解读法和师导生练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解读将学生训练为一种自我异化的“工具人”;新世纪人文素养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虽然在解读目的上指向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但由于在解读内容上主要以让学生过度阐发文本人文内涵为中心,在解读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接受美学和解构主义文本解读法和学生讨论发言为主的教学法,实际上却让学生成为一种自我平庸化的“浮躁人”。总之,建国以来的语文文本解读都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学生自我的健全发展。尽管这三种形态的解读特征各异,给学生的自我发展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但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将学生自我与文本的深层意蕴疏离开来,这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学生自我扭曲的共同原因。第三章,凸显自我:古今中外语文文本解读的必然镜鉴。本章主要对古今中外的语文文本解读理论与实践展开比较研究。尽管我国古代的语文文本解读在某些方面有着尊经、信师、本义等特点,但大量丰富的著述资料表明它同时也有着重视学生自我的主体性能动参与的优良传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非常强调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自得”与“内悟”。主要体现在以下读书理论和方法中:庄子、王弼的“得意忘言”解读法;孟子的“深造自得”与“以意逆志”解读法;朱熹的“唤醒体验—浃洽兴起”解读法。另外,以“悟”为核心的禅宗拈花指月式的解读方式,宋代的读书“心解”传统和我国古代读书和教学最常用的诵读法等也都是很好的体现。我国近代的语文文本解读主要在“五四”时期凸显了学生自我,胡适、叶圣陶、孟宪承、朱经农、王森然等人的相关著述,以及当时的几个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了让学生自己自由解读、重视学生自我在解读中的主体地位的思想。而三、四十年代叶圣陶、许寿裳、傅彬然等人则指出了如何让学生自我参与到文本解读之中。无独有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母语文本解读也都凸显了学生自我。其中,美国的母语文本解读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自我发展;日本的母语文本解读则特别重视学生自我在其中的自主与独立;而英、法、德等国家的母语文本解读则大都强调了学生自我的能动参与和自我思考。古今中外大量的语文文本解读理论和实践表明,凸显学生自我是语文文本解读实现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第四章,教育自我:哲学解释学视角下语文文本解读的本然机理。本章主要立足于哲学解释学对语文文本解读展开原理研究。语文文本解读之所以凸显学生自我,是因为它要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必须遵循文本解读的内在规律依靠学生自我的自主能动的参与。哲学解释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现象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学理的依据和支撑。从这一理论视角去审视语文文本解读活动,我们发现本然的语文文本解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让学生在其中教育自我的过程:体验与反思让学生在语文文本解读中反观自我、认识自我;视域融合与解释循环让学生在语文文本解读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理解的应用让学生在语文文本解读中造就自我、实现自我。可以说,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语文文本解读具有一种自我教育的性格。第五章,自我教育:语文文本解读的应然追求。本章主要对语文文本解读展开应用研究。虽然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的语文文本解读具有一种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性格,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兴趣等“前理解”的限制,这种自我教育在实然语文文本解读中并不会自然发生,它需要教师在遵循上述规律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合理恰当的引导。为此,本论文提出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应该采取如下做法:在解读目的上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指向;在解读内容上以学生自主建构文本意义为中心;在文本解读方法论上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在解读教学方法上以对话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对话中,教师可作出如下努力:精心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在解读中的体验与反思;激活学生“前见”,促进学生与文本间深度视域融合的发生;引导学生在解读中不断地返回自身,实现理解的应用。
其他文献
<正>难以想象,当代社会如果没有了美术馆,艺术家将如何展示其作品?普通公众将如何提高其审美?国家将如何繁荣其文化教育事业?显然,美术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正>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纷纷开始进行数字博物馆建设,以故宫为首的国内几家重要博物馆也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致力于以藏品数
写作水平常被用来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注定了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的举足轻重。然而,作文教学的“老大难”现象依然存在。作文课堂上,一面是老师滔滔不绝地传授写作知识,另
墙和建筑单体的围合形成了庭院空间,而由于出入通行的需要,建筑单体中又分化出了一种专门的类型——门。因此,可以说构成建筑庭院的三大要素是垣墙、垣门和其他建筑单体。垣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工作于Ka波段的大张角稀槽波纹圆锥喇叭天线,工作于Ku波段的轴向槽波纹圆锥喇叭天线和工作于Ku波段的组合模双模波纹圆锥喇叭天线,它们可以作为小型高效率反
世界发达国家电信业的发展大致以1980年为界,1980年之前各国电信业普遍采取了垄断经营,称之为引入竞争前阶段;1980年之后,发达国家相继引入竞争,建立以竞争为主导的管制模式,
通过分析中医学深厚的科学内涵,探讨了中医学继承的价值与紧迫性,认为继承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通过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历程及全方位、多途径形式的剖析,提出只有创新才能开拓中医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
<正>编者按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美术馆(数字美术馆)亦兴盛起来。虚拟美术馆的场景非常逼真,除作品展示空间之外,办公空间甚至美术馆外的街景均可供观者在网络上游览
对航空公司机务维修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维修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维修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