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存状况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空巢家庭中,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困境,老年人生存质量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更多关注的社会现象。本文的关注点是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主要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调查研究,并把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与其生存质量和养老问题相联系进行探讨。由于在众多的关于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关注较多的是养老的经济支持或精神赡养问题,而很少见对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与养老问题和生存质量相联系的,此外,在对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中,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远远高于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  本研究在从空巢老人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况、精神状况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对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大方县和赫章县部分农村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由于空巢家庭猛增,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的养老支持出现大块空白。又因为贵州是传统的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匮乏、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其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收入低、生活缺乏照顾、健康状况欠佳、感情孤独寂寞、就医难、生存质量差等普遍问题。建议结合我国内地部分城市地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具体实践,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联合政府、社会、家庭以及空巢老人自身共同为空巢老人群体安度晚年创造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以期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提高生活质量,走出养老困境。同时也建议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模式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
其他文献
在证据意识日益浓烈的现代社会,行政程序证明责任对于实现行政结果的公平、行政程序的高效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规范日益膨胀的行政权力,对行政裁量的约束必然要向司法程序学习
我国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行动计划。此前,中国就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
中国有28个人口较少民族,占中国56个民族的半数,而且这28个民族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多样的传统文化也是构建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