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题目的确定缘于对农村规划中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与日趋同质化的农村面貌的反思。城乡统筹是否就是城乡统-?农村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应当怎样取舍?基于这样的思考,论文以江苏省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的确定缘于对农村规划中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与日趋同质化的农村面貌的反思。城乡统筹是否就是城乡统-?农村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应当怎样取舍?基于这样的思考,论文以江苏省为研究范本,在省一级的层面上,进行一般性农村的传统特色探讨。
论文以农村基本单元--“院落”为基础,针对基本单元以及基本单元的集群两个层面的特色进行研究。全文围绕农村物质空间层面的固有特色是什么,传统特色的价值是什么,如何继承并延续这些特色三大要点展开讨论。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与基础资料的整理,从江苏省124个特色村落实例中甄选了其中的二十多个作为论文最终的研究对象。
从“建筑--院落--群落--村落”的视角,有小见大,对江苏农村传统居住单元的构成模式、建筑院落的组合方式、群落的生长与布局特色等方面探讨了江苏农村传统建筑院落与群落形态的特色。具体而言,江苏一般性村落的传统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宅院是农村群落的基本单元,是由建筑与院落组合而成的内向居住空间;院落形式多样,组合灵活,在合院式与中庭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于不同需求的多种院落形式;建筑与群落特色南北差异明显,自成体系:南部小巧精美、灵活多变,北部粗犷大气,规整均质,中部江淮地区受两者影响表现为过渡形态;群落布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地形与农业生产需求,形成团聚式、条带式、格网式、街巷式等基本布局形式。
最后结合金坛沙湖村与溧水张家村新农村规划实践的具体案例,分别探讨了在新村建设模式下与老村整治模式下传统特色延续的方法,将研究发现运用到规划实践中,这些发现包括:结合农民需求变化的传统建筑院落单元的继承与发展;与环境相融的群落特色的延续模式;每个村落的特色延续,需要合理有效的发展方式;对待传统乡村的老村和新建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人口急剧地持续增长,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所经历的时间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时间上有一个缓冲,从而能
商业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城市最初产生的条件之一,现在商业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目前,我国关于商业网点空间结构和商业布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地位比较重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特大城市。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副中心的城市、市区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是东北地区非常重要的商业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改善。吉林市在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
自古以来纪念性空间在建筑设计和研究中便拥有重要的地位,纪念空间的形成凝聚了历史的沉淀和伟大的精神,对于人们的意义重大;并且古往今来,纪念情感始终是人类情感的重要部分,
为实现城乡统筹,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建设方针,并在全国各县(市)试行,掀起了村庄改社区的建设高潮。 在城乡规划学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
中小户型是我们在做居住类建筑设计中必然要涉及的一个基本概念。按照我国现有政策规定,建筑面积小于90平方米的我们称之为中小户型。该选题来自于我们对建筑特别是对建筑平
面对空前繁荣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发展,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建筑也不断涌现新的景象,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而博物馆建筑则是站在了文化浪潮的最前沿,一个新的博物馆建筑的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它为人们提供环境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为城市输送清洁空气,还是调节城市微气候的重要杠杆。绿地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范围大至整个城市,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人口增多,用地规模扩大,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们开始寻求解决矛盾,保持城市健康发展的途径。在此背景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建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