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更名问题的公共政策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领域的“高校—政府—市场”三元结构模式逐步形成。在这种新的结构中,高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办学所需要的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市场来获得,而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常常累及农业院校,市场对农业院校存在着较高程度的歧视,加上农业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存在一定问题,农业院校的发展步履十分艰难,难以摆脱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不少院校因此而萌生更名的冲动,希望籍此缓解办学压力、改善办学条件。 农业院校要求更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于:在市场化条件下,高校校名具有符号功能、形象功能、品质功能和美化等功能,因而能够影响教育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他们的入学志愿选择。因此,高校校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博取市场资源的辅助功能,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对此有较高程度的认同。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由于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具有重大性、紧迫性和严峻性,我国政府对农业院校的更名诉求一直持观望和否定的态度,农业院校的更名愿望长期受到政策的压抑。然而,这种政策由于不完全符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实际,致使农业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一个发展空间受到多重挤压的特殊群体,政府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政策理想。 在市场逻辑和行政逻辑的双重压力下,农业院校的办学实际上已经呈现出多科化趋势。农业院校期望更名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校名品质功能的改善,摆脱现阶段的市场歧视,增强竞争力,使农业学科和非农学科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办学条件,不应该理解为是这些高校轻视农业,或是企图籍此脱离农业。 从长远看,我国政府早晚要对农业院校更名实行开禁政策。当然,考虑到我国农业院校发展的历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政府必须对农业院校更名设定必要的审查条件,以防止农业院校不当更名或集团式更名,避免对高等教育体系造成过大的冲击。此外,还应注意在农业院校更名过程中防止农科专业被边缘化,更名绝不能妨碍农业科学及其人才培养事业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从影响扦插发根的环境条件、插穗内在品质、扦插基质、内源物质、生根剂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桑树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桑树扦插快繁育苗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桑树
【目的】在"共同拥有而不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下,探索如何优化供需方的服务。【方法】爬取"小猪短租"的用户数据,利用二模网络分析工具Ucinet探究用户位置演变,结合一模网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要具有
物理教育是整个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物理课程除了是专业课的学习基础外,还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基于权力及权力配置的集群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它是集群治理主体在参与、互动、协调过程中相互博弈的结果。集群网络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行决定了集群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抓好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
【正】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可以通过渲染来将作品中的情感、写意以及描绘完美地表现出来,实现旋律和意境的完美结合,表达音乐的艺术魅力。通
<正>文房用具是指书房中所用的物品,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
互联网在打破人类交往时空距离,重塑人类生存方式,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创造一个全新大舞台的同时,也因为其自身固有的缺欠和漏洞,带给社会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而不可避免地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