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粮食安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性问题。本文以水稻为例,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将经济学与栽培学结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性问题。本文以水稻为例,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将经济学与栽培学结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黔西南州水稻产量历程、不同阶段技术构成(技术组合)及1980-2003年24年间水稻技术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进行了评述和分析,结果表明:(1)黔西南州每一次产量的突破均与品种更新、新技术(栽培技术等)的应用推广及物质投入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而良种、物质投入和管理技术三者中,物质投入(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达58.1%(115.2公斤/667m~2),其次为遗传改良,为22%(43.7公斤/667m~2),管理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最低,仅19.9%,说明在黔西南州水稻生产中,重视物质(化肥)的投入而轻管理(栽培技术),反之说明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是黔西南州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性因子;(2)从黔西南州水稻技术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看,地区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水稻生产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比较重视管理技术,而落后地区在水稻生产上更依赖于化肥的投入。通过比较分析,目前黔西南州水稻生产水平的差异,不是技术本身的差异,而是技术到位率和农民接受技术之间的差异;(3)黔西南州水稻产量的突破关键是在稳定现有物质(化肥)投入的基础上,狠抓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广,重点是技术的本土化,即要把现有技术通过组装、集成、整合,形成易被农民接受的可操作的简化(傻瓜化)技术,。提高技术的到位率。(4)近期内,黔西南州水稻突破500公斤/667m~2的大关,其关键技术是:一是选择分蘖中等、大穗、千粒重较重的大(重)穗型品种,二是推广配方施肥,即“稳氮、增磷、补钾”,提高磷钾肥在总养分中的比例,同时改传统追肥“前重后轻”为“前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三是保证一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在1-1.5万穴/667m~2,每穴6苗左右;四是提高技术(如病虫害防治等)普及率及到位率。
其他文献
论文题目:省级农科院经济实体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作者姓名:谢太理;专业:种植业;研究方向:农村发展;所在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论文指导老师:张雪梅副教授。 从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火电厂的建设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火电厂的发展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焦点的背景下,我国的火电厂烟气的
本文以新词语的网络释义为研究对象,以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互动百科和360百科四大搜索引擎上的新词语网络释义作为研究基础,结合语言学相关知识,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新词语的网络释义进行了调查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对新词语的网络释义进行了界定。新词语网络释义指网络上各大搜索引擎提供的关于新词语意义的注释,本文研究的新词语的网络释义指的是近5年产生的新词语在各大网络搜索引擎上的词义注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道出了种子在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稳定上的至关重要性。传统种子业是由自给自足的非商品化产业过渡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垄断性的行业,此时期,新品种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年龄因素和情感因素。
首先,采用含有分布式光伏电源和风机的"手拉手"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关键设备并确定了接地方式和各端口协调控制策略。其次,为避免系统启动过程中出现过流现象、
阿富汗地处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国内民族众多、派别林立、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此同时,外
<正>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该病部分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
提出高校图书馆在中文期刊编目过程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结合本馆工作实际,探讨了中文期刊编目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上午八时许,芦沟桥周围抗日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正同日寇进行着浴血的奋战。可是,在我国东南海防前线的福建闽南地区,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