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传统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创新我们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中心是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动力是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观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同时也对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传统发展观,对西方经济理论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对GDP这一经济活动“指挥棒”进行调整和修正,将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其中,实行绿色GDP核算。否则,我们就无法衡量我国的真实发展水平,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就无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绿色GDP核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是有力的推动。同时,实施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