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f7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动员作为国家政党引导民众参与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我们党领导人就高度重视社会动员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并不断用实践证明,社会动员是引导人民群众投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我国农业与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员群众走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把分散的农业个体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目的。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巩固了中国人民取得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初步成绩。所以,农业合作化运动对推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这一巨大成功是我国历史上速度与效果兼而有之的社会动员实践。因此,本文选择从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历史史实,阐明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来分析社会动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发起的客观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并借鉴前期的社会动员经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展示了这一时期社会动员手段在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影响下所体现出的历史特点与局限性,并最终达到此次运动的最终目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在结构上由六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道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状,本文在学科理论来源上的基本构成,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对社会动员的相关概述进行了阐述,解释了社会动员的含义、要素、功能和意义;第二部分从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切入点,分析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阐述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合作化运动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其根本实质其实就是如何在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政权建立时期,动员最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三部分叙述了在建国初期我党发起的丰富的社会动员实践;第四部分着重于研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社会动员的具体实践与取得的成绩;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社会动员实践的历史经验以及对当代社会动员的现代启示。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伦理是对于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等的总和。本文就科技伦理的必要性提出见解,并指出了科技创新的几点作用。  【关键词】科技;理论;创新;必要性    一、科技伦理提出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向准备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青年
反省院是国民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司法党化”的特殊产物。其设立的目的是有效镇压、分化共产党人及其他反对派人士,使其放弃原有信仰,信奉三民主义,进而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
以高三复习课"氨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为例,基于元素化合价-类别二维关系图,设计"构图""夯基""探究"和"迁移"四个主要环节,构建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课模型,以期在复习课中促进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获得了六种婴幼儿奶粉的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奶粉中的脂肪(1 747,2 854,2 926 cm-1)、蛋白质(1 658,1 540 cm-1)和糖(1 200~900 cm-1)等